西伯利亚冬天有多可怕?最低零下70度,要提前屯粮千斤腌菜百罐

受伤的安丽 2024-12-07 13:16:01

前言

凛冬将至,寒风呼啸,这不是普通的冬天,而是西伯利亚的冬天,一个被严寒定义的地域。

在西伯利亚,零下五十度只是家常便饭,零下七十度的极寒也并非天方夜谭,这是一个与温暖隔绝的世界,一个挑战人类生存极限的冰封王国。

要问西伯利亚冬天有多可怕?想在那里生存下去,要提前屯粮千斤,腌菜百罐!

西伯利亚的冰封

“流放宁古塔”——这句在清宫剧中经常出现的台词,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惩罚方式,宁古塔,位于如今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在当时被视为苦寒之地,是清朝流放罪犯的目的地之一。

然而与更北部的西伯利亚相比,宁古塔的寒冷简直微不足道。

打开世界地图,你会发现西伯利亚广袤的土地,从乌拉尔山脉一直延伸到太平洋和白令海峡,面积比中国还要大50%,这片土地并非沃土,而是被永久冻土层覆盖的荒原。

极端的低温使得这里一年只能种植一茬作物,资源匮乏,人迹罕至,正因如此,即使在国力强盛的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清朝也未能将西伯利亚纳入版图,与其费力征服这片不毛之地,不如将资源集中在更适宜居住和发展的地区。

西伯利亚的苦寒,不仅阻挡了清朝的扩张,也成为了沙俄和苏联时期惩罚罪犯的工具,俄罗斯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其作品《死屋手记》中,就记录了他在西伯利亚流放的经历。

在那里,犯人不仅要忍受强制劳动和失去自由的痛苦,还要面对恶劣的居住环境:拥挤的大车店里充斥着各种臭味,跳蚤和寄生虫滋生,传染病肆虐,即使在室内,也如同置身地狱。更残酷的是西伯利亚的冬天,室外零下几十度的低温足以致命,为了生存,犯人们只能挤在肮脏不堪的室内,忍受着疾病和饥饿的折磨。

西伯利亚的流放史深刻影响了它的文化,如今西伯利亚许多居民的祖先都是当年的流放犯人。

他们在这片苦寒之地扎根,繁衍生息,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

斯大林,这位被后人称为“钢铁慈父”的领导人,年轻时曾六次被流放到西伯利亚。

在那个几乎没有任何基础设施的年代,斯大林一次又一次地战胜了严寒、饥饿和疾病,这段经历也磨砺了他的意志,为他日后的政治生涯埋下了伏笔。

西伯利亚的极端气候,是当地居民面临的最大挑战,冬季漫长而严酷,气温常常降至零下五十度甚至七十度。

在这种极寒环境下,出门五分钟,眼睫毛就会结冰,鼻子冻得失去知觉,为了生存,西伯利亚人必须与严寒进行长期而艰苦的斗争。

生存资源与生活方式

每年入冬前,西伯利亚的居民都会进行大规模的物资储备,这是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战斗,粮食是过冬的关键,每家每户至少要储存几千斤面粉、马铃薯、麦片等主食,以确保整个冬季的食物供应。

由于新鲜蔬菜难以保存,腌菜成为了西伯利亚人冬季的主要蔬菜来源,数百罐腌制的卷心菜、胡萝卜、甜菜根,不仅提供了必要的维生素,也为单调的冬季食谱增添了一丝色彩。

除了粮食和蔬菜,肉类也是重要的营养来源,在西伯利亚,人们会储存大量的驯鹿肉、鱼干等肉类干货,以备不时之需。

新鲜肉类则会被腌制或冷冻保存,在零下五十度的低温下,肉类暴露在室外会迅速冻结,甚至可以用来当做工具使用。

在西伯利亚,每家每户都需要准备大量的柴火,以维持室内温度。

砍柴是一项繁重的体力劳动,往往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能完成,成堆的木柴堆积在房屋周围,形成了独特的西伯利亚冬季景观。即使有了充足的柴火,在极寒天气下,保持室内温度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西伯利亚的永久冻土层,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存方式,也保存了远古时代的痕迹。1977年,两名男子在西伯利亚的永久冻土层中挖出了一具保存完好的猛犸象尸体。

这只猛犸象已经死亡了大约四万年,但由于冻土层的低温和隔绝性,它的尸体几乎没有腐烂,甚至胃里还残留着母亲喂给它的乳汁。这一发现,让人们惊叹于大自然的奇妙,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西伯利亚环境的极端性。

西伯利亚地广人稀,人口只有3600万,而且主要集中在远东的海参崴等城市。

西伯利亚几乎没有人口超过200万的大城市,这也充分说明了极端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寒冷的气候限制了农业发展,也使得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昂,这都阻碍了人口的增长和城市的扩张。

尽管西伯利亚的农耕价值很低,但这里却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由于低温限制了农作物的生长,耐寒的植物得以繁盛,形成了茂密的植被覆盖。

西伯利亚的夜晚,甚至可以看到绚丽的北极光,这为这片寒冷的土地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

西伯利亚广袤的土地上,星罗棋布地散落着一些村庄,这些村庄的居民,大多是当年流放犯人的后裔,他们世代生活在这片苦寒之地,形成了独特的生存智慧。

在东北地区,人们习惯在冬天将蔬菜冻在水缸里,吃的时候直接取出敲碎,这种保存蔬菜的方法在西伯利亚并不适用,因为这里的冬天更加漫长和严酷,西伯利亚人需要腌制大量的蔬菜,以确保整个冬季的维生素供应。

东北的冬天虽然寒冷,但与西伯利亚相比,仍然是小巫见大巫。位于西伯利亚最北部的奥伊米亚康村,被称为北半球的“寒极”,冬季气温可以低至零下七十度。

在这种极寒环境下,任何暴露在外的皮肤都会迅速冻伤,为了生存,人们必须穿着厚重的皮衣皮草,并摄入大量的油脂和蛋白质,以维持身体的热量,出门前,必须吃饱喝足,否则很可能在寒风中倒下。

普通的汽油在极低温下会凝固,因此必须使用特制的抗寒汽油。

即使如此,汽车发动机也经常会被冻住,司机们不得不24小时保持发动机运转,或者用喷火枪加热发动机才能启动车辆。

科技的进步,为西伯利亚的居民带来了新的生存方式,水泥房屋和暖气管道,取代了传统的木屋和火炉,为人们提供了更加温暖舒适的居住环境。

室内取暖不再是一项繁重的体力劳动,人们可以更加轻松地度过漫长的冬季。

不过在一些偏远地区,人们仍然依靠传统的交通工具,例如驯鹿雪橇,来往于各个村庄之间。

尽管现代科技改善了西伯利亚的生存条件,但许多人仍然渴望更温暖的生活环境,如果有机会,他们更愿意生活在气候宜人的南方,享受阳光和温暖。

在他们眼中,那些一年四季都可以穿着短裤的地方,可以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这简直就是梦想中的天堂。

结语

西伯利亚,这片冰封的土地,见证了人类与自然抗争的历史,从清朝的流放,到沙俄和苏联的苦役,再到现代科技的进步,西伯利亚的居民始终在与严寒作斗争,并逐渐适应了这片极端的环境。

西伯利亚的历史和文化,都深深地烙印着严寒的印记,流放的历史,塑造了当地的人口构成和文化传统,现代科技的进步,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但其实也没办法完全消除严寒带来的挑战。

所以说,西伯利亚的未来将走向何方?这取决于人类如何利用科技的力量,如何在发展与保护之间找到平衡。

参考信源:

红星新闻,2023-01-14,《零下73℃!西伯利亚打破北半球历史最低气温纪录》

光明网,2018-04-12,《在奥伊米亚康生活的人常年皮袄,屋子里也经常结冰》

燃新闻,2020-12-11,《世界最冷村庄!小学生天还没亮就在等校车 零下51度严寒艰难上学》 ↑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