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编制和没编制,工资差多少?

安安小小姐姐 2024-12-05 06:47:09

编制,按照百科的定义,指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为了完成未来或过去的任务而确定的人员数量的配置,其对人员的实际配置工作产生指导和约束作用。

现实生活中,编制更多时候是指在这些机构工作的人员。

由于这些机构工作人员的实际收入水平,要高于不在编制内的人员,故编制是消费能力的象征。进而,引申为身份的象征。

除了前述的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外,在关于收入的统计中,我国统计机构将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单位,共分为两大类:一类叫非私营单位,主要由国有企业、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等组成。

另一类叫私营单位,指雇工8人以上的经济组织。

有网友会问,我开早餐店的,只有自己和老婆两人,属于什么组织?答案是个体户,不在前述的两类中。

所以,当我们在讨论非私营和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时,一般不包括个体户。至于2亿灵活就业人员,具体分在哪个类别中,作者不知。

《中国统计年鉴2024》,收录了各省非私营和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数据,其分布如下所示(注:作者已将原数据除了12,换算得到每月的平均工资)。

从分布看,除了北京、上海和西藏外,其余各省的收入区别并不太大,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图表中绿色的部分),大多分布在三千到四千左右。

非私营单位的平均工资(图表中绿色+蓝色部分),大多省份在七千到一万左右。

广东、浙江和天津的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平均月工资达到了1.1万元的水平,即月薪过万成为标准收入。

相比之下,平均月薪三四千的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在部分省份甚至不到前述单位的一半。

以私营单位收入为基数,计算得到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是前者的倍数,以折线的形式标注在图表中。

数据显示,大部分省份的差值在1.5倍-2倍左右。即平均下来,在非私营单位就业,收入是私营单位的1.5倍到2倍。

北京、上海、黑龙江、西藏,更是突破了2倍多,在非私营干一年,相当于在私营干两年。

而福建、湖南和广东,两者的区别相对较小,在非私营干一年,相当于私营的一年半。

以进入编制为目标的山东,这项指标与全国平均值相当,没有明显高于其他省份,这是为什么呢?

0 阅读:93
安安小小姐姐

安安小小姐姐

用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各类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