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社会普遍推崇的美德。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孝子的故事代代相传,其中董永卖身葬父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为了深入了解这一传统美德,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传文化精粹,承时代薪火”实践队员于2024年1月25日访问滨州市博兴县董永园,探寻董永故里的历史与文化。
董永是一个大孝子,出生于西汉,少年丧母,与父亲董公相依为命。后来董公病故,因家中贫困,董永无钱安葬父亲,于是卖身葬父。董永的行为,被列入了“二十四孝”,广为流传。在深入了解董永故里的历史与文化后,我们与周围的人们进行了交流,了解他们对孝道的看法。许多人表示,虽然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孝道作为基本的家庭伦理观念仍然被广泛认同。他们认为,尊重长辈、关爱父母是每个人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此外,我们还注意到董永故里在弘扬孝道方面所做的努力。当地政府和社会组织通过举办孝道文化节、开展敬老爱幼活动等形式,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孝道精神。这些举措为现代社会注入了正能量,促进了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
博兴县不仅有董永这位名人事迹,还有吕剧这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870年前后,地处黄河下游的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自然灾害频发,以艺谋生的人渐增,他们学唱当地流行的杂曲小调和“打坐腔”,四处流浪,以艺乞食,较著名的有孙中新、张连信等人。他们在“化妆扬琴”的基础上经过多次改革,使曲目既有较复杂的乐队伴奏,又有简单的武打场面,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征,形成了吕剧的雏形。
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我们了解到吕剧角色行当发展到生、旦、净、末、丑诸行并茂,基本唱腔已固定在“四平”“二板”“流水”“娃娃腔”等样式上。吕剧的唱腔和表演艺术蕴涵着浓郁的乡村气息,许多优秀剧目生动地反映出齐鲁民俗风情,内容健康活泼,戏词风趣诙谐,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因而雅俗共赏,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著名地方戏曲。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们对孝道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孝道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继续传承和弘扬孝道精神,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中,以实际行动践行孝道。
撰稿人:高文泽
传文化精粹,承时代薪火”社会实践队
审核过的指导老师:杨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