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部长:当前全球贸易危机的根源,在于让中国入世,不欢迎中资

袁周院长 2025-04-18 10:17:44

4月11日,印度商工部长戈亚尔在新德里一场闭门论坛上语出惊人:“中国加入WTO是全球贸易体系崩溃的根源,印度绝不允许中资继续‘吸血’!印度不欢迎来自中国的大规模投资。”这番言论迅速引发国际舆论震动,戈亚尔同时透露,印度正考虑放宽针对进口商品质量控制令的适用范围,并强调“主要针对中国和东盟商品”。

印度近年来频繁挥舞贸易保护主义大棒。2024年3月,印度将进口商品质量控制令的范围扩大至家具、汽车零部件等10个领域,要求进口商品必须符合印度国家标准局的严苛认证。此举直接导致中国对印出口额单月下降12%。然而,印度对西方盟友却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4月12日,印度贸易官员向路透社证实,印度正与美国敲定双边贸易协议第一阶段条款,计划在90天内达成“双赢”协议。根据泄露的谈判细节,印度将对美国农产品开放市场,作为交换,美国将放宽对印度信息技术产品的关税限制。

印度部长的言论背后,根源是其经济结构的脆弱性。2025年3月,印度央行数据显示,印度侨汇收入已达1187亿美元,其中50%来自美英等发达国家,这使得印度形成了“海外打工赚钱-汇回国内消费-进口商品填补需求”的畸形循环。一位孟买经济学家指出:“印度制造业占GDP比重仅为14.3%,根本无法满足国内需求,只能依赖进口。”

这种结构性矛盾在电子产业尤为突出。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数据显示,2024年印度电子产品进口额达876亿美元,其中68%来自中国。尽管印度推出“生产挂钩激励计划”(PLI)试图扶持本土制造业,但4年投入26.8亿美元仅创造9.16万个就业岗位,远未达到预期目标。某中资手机厂商负责人坦言:“印度工人技能不足,生产线效率比中国低40%。”印度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正在反噬自身。美国经济学家萨克斯警告:“印度若沦为美国对抗中国的棋子,将付出沉重代价。”2025年4月,美国对印度加征26%的关税,直接导致印度对美出口额下降73亿美元。

而印度对中国商品的限制,反而推高了国内物价——新德里市场上,中国产的电子元件价格上涨了25%,迫使印度企业转向成本更高的东南亚供应商。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国际信誉的损害。欧盟和英国已向WTO提出10项针对印度的贸易关切,指责其“破坏国际标准”。印度智库“政策研究中心”报告指出:“印度的保护主义政策导致2024年外资直接投资(FDI)下降18%,跨国企业正将生产线转向越南和孟加拉国。”

面对印度的指责,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回应:“中方一贯主张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反对将贸易问题政治化。”这场由印度部长言论引发的争议,本质上是两种发展模式的碰撞。事实上,中国对印度的贸易依存度正在下降。2024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突破6.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6%,而印度在中欧班列的货运量占比不足3%。

印度试图通过保护主义“再造辉煌”,却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在全球化时代,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正如印度前财长奇丹巴拉姆所言:“将贸易问题归咎于中国,是逃避改革责任的表现。”未来,印度若继续推行“经济民族主义”,不仅难以解决国内结构性矛盾,还可能错失全球产业链重构的机遇。

1 阅读:113
袁周院长

袁周院长

军事专家,特约军事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