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顶级谍战片,梁朝伟致敬《色戒》,3亿投资,故事大胆真敢拍

迷影映画 2023-01-29 11:31:39

今年春节档的话题电影,当有《无名》。

很少有一部春节档电影像此片一样,上映至今各种场外话题不绝于耳。

但抛除外部因素,回归电影本身,《无名》又的确是一部值得讨论和关注的电影。

对于笔者个人而言,期待这部电影的最大原因只有一条——

导演程耳。

迄今为止,导演程耳只拍了四部作品,却因其独特的个人美学而备受评论界赞扬。

《无名》也不例外,在一部明星云集的豪华商业大片里,导演程耳剑走偏锋,将自己的独特电影美学发挥到极致,打造了一部极具作者属性、精致浪漫同时冷峻深刻的谍战悬疑电影。

根据实时数据,电影《无名》上映7天,总票房已经超过5亿,呈现逆跌趋势。

本期「院线电影解毒」,就来聊聊这部电影——

《无名》

程耳是是一位全才导演,他的作品剧本、导演、剪辑等基本都由他一人完成。

迄今为止,程耳只拍了四部长片和一部短片,却部部都有强阵容大卡司。

他在北电读书时期的毕业短片《犯罪分子》,就一鸣惊人技惊四座,被誉为北电最牛毕业作品,由徐峥和黄奕主演。

程耳首次独立执导的长片处女作《第三个人》,是他与徐峥的二次合作,电影中还有高圆圆和陶虹加盟。第二部作品《边境风云》请来了孙红雷、王珞丹和倪大红等当红演员。

程耳的上一部作品《罗曼蒂克消亡史》已经是八年前,影片集结了葛优、章子怡、浅野忠信、杜淳、钟欣潼、倪大红、袁泉、闫妮在内的十多位明星,在很多影迷的心中,该片是一部生不逢时的神作。

镜头语言风格化且精致,混杂着王家卫式的浪漫光影和昆汀式的暴力美学,细节处布满了符号及隐喻,用非线性叙事手法和大量的对称构图,描摹了一幅极具时代感与腔调感的民国往事。

如今,导演程耳八年磨一剑,带来了这部同样明星云集的谍战电影《无名》。

影片集结了梁朝伟、王一博、周迅、黄磊、大鹏、王传君、江疏影、张婧仪等多位明星。

此前在采访中,制片人于冬说《无名》是一部要载入史册的好电影,成本超过3亿元,是博纳“胜利三部曲”的第三部(前两部是《中国医生》和《长津湖》)。

预告片更是直接打出了“超级商业片”的宣传语,将观众的期待值直接拉满。

影片聚焦于抗战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上海中共特科,在隐蔽战线与各方势力殊死较量过程,表现了在走向胜利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党的秘密战线上那些无名英雄,潜伏在敌对势力内部与其作斗争的英雄人物事迹潜伏在敌对势力内部与其作斗争的英雄人物事迹。

谍战片一直是国产主流电影的一种经典类型,几乎伴随着新中国影史,从经典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英雄虎胆》,到近年的口碑之作《风声》《悬崖之上》,谍战电影里的谍影重重、斗智交锋,惊险曲折的故事情节,以及贯穿始终的谜团悬念,让观众为之着迷。

但如果仅仅把这部电影当做一部谍战电影,未免低估了导演程耳的野心。

正如他的上一部作品《罗曼蒂克消亡史》一样,是以黑帮片的类型抒写对于旧民国时代秩序的悲歌,那么这部《无名》在主题内核上高度类似,以谍战视角述说那个动荡离乱、波谲云诡的大时代背景下的乱世咏叹调。

片名所谓的“无名”,不仅仅是代表故事中梁朝伟、王一博、周迅为代表的,在隐蔽战线与敌人做殊死搏斗的“无名英雄”,同时片名也带有一层祭奠哀伤的意味在其中,象征着那段黑暗动荡岁月中消失在历史烟云中的“无名者”们。

电影中的所有角色都没有正面描写身份背景和名字信息,每个角色的称呼都只是代号,如:何主任、唐部长、叶秘书、陈小姐、王队长、江小姐、方小姐、日本公爵等等,之所以刻意隐去身份信息,是因为故事中的每个角色都那个时代的一类人群的代表。

在宏大历史背景下,每个人其实都是微不足道的“无名者”。

梁朝伟饰演的何主任与王一博饰演的叶秘书,明面上是汪伪特务机关的特务头子与冷血刽子手,实则是潜伏于敌后的红色特工,两人之间有理想传承、接力完成任务的身份关系在其中,当何主任的身份引起日本人怀疑后,叶秘书就接替他完成卧底潜伏任务。

周迅饰演的方小姐,代表了理想坚定的地下党成员,为了完成任务可以舍弃个人爱情、抛下性命奋不顾身;黄磊饰演的张先生是出卖组织的叛徒,如他在电影中的那句自白一样“我是一个软弱的人,不适应巨变的年代”。

江疏影饰演的江小姐是刺杀唐部长的女特务,却因为对刺杀对象产生感情导致失手被擒,这个角色的命运与李安的《色,戒》中的王佳芝很像,与何主任在狱中审问对峙的戏份,也让人联想到《色,戒》中的故事。

大鹏饰演的唐部长代表了当时的骑墙派,在政治立场上投机逢迎,当汪精卫病逝以后,立刻投向重庆方面,甚至可以代表蒋介石出面与日本人进行秘密和谈。

传统谍战电影往往会有一条较为直接的任务主线,主角卧底敌后需要完成或者执行某项重要任务,但《无名》却在创作层面比较大胆前卫,编导没有采用常规的线性叙事,而是采用了不断倒叙、插叙的非线性叙事手法。

虽然故事仍然是以何主任和叶秘书为主要核心人物,讲述他们周旋于重庆、汪伪、日本间谍机构之间,通过错综复杂的敌后情报系统,策反敌人、获取情报、诛杀汉奸的敌后斗争经历。

但电影的独特之处在于叙事结构——故事被拆解成不同支线的碎片,导演的重点并不在于让人猜谁是卧底谁又是汉奸,而是一边叙事一边解谜,观众需要对这些故事碎片进行二次重组,才能真正读懂导演在故事中潜层内涵。

也因此,观看整部电影的过程仿佛是观众与导演之间的一场拼图游戏。

电影开篇的几组镜头,其实都不是故事的真正开场:

穿着一身西装的何主任在一栋高大建筑物中轻轻跺脚,似乎在等待某人见面;一间咖啡馆内,神秘人给顾客陈小姐点了一杯咖啡;叶秘书对着镜子认真整理领带;王队长和叶秘书一起吃早点,饭桌上两人为了一份蒸排骨争论不休。

这四组镜头看似毫无关联,实则每一幕都代表了整个故事最重要的“起承转折”。

看完整部电影就能知道,何主任是在监狱中等待叶秘书前来接头,给陈小姐点了一杯咖啡的人也是叶秘书,暗示三人同一阵营的身份;叶秘书之所以精心整理领带,是因为他要奉命前去抓捕身份暴露的何主任,两人为了瞒天过海必须上演一场激烈厮杀;至于王队长和叶秘书之间围绕排骨的讨论,暗示了两人之后的“分道扬镳”。

程耳的电影如同一本隽永深刻的小说,128分钟的电影没有一场多余的废戏,角色台词大多暗藏机锋,叙事中带有大量留白,需要观众根据剧情来联想,为电影留下了值得解读和玩味的细节。

整部电影有着宏大的历史背景,展现了日军空袭广州、上海沦陷、汪精卫病亡等重要历史事件,但导演几乎没有直接刻画正面战场,而是用寥寥几个镜头就展现了战争阴影下的山河破碎。

电影开始于1938年的“广州大轰炸”,视角最先开始于驾驶轰炸机的日军飞行员越海而来,飞机上还有一条穿着日本国旗名字叫做“罗斯福”的柴犬,他在与战友的交谈中谈到脚下的这片大地如何美丽。

紧接着,下一个镜头却是满目疮痍的广州城废墟,梁朝伟饰演的主角跟随一群难民一起,躲在防空洞内,附近还有一条在雨中无处藏身的瘸腿狗。

前后两个场景营造了强烈的视觉反差,既没有任何血腥场面,也不刻意煽情渲染悲壮氛围,却营造出了一种巨大的压抑恐惧感,将观众瞬间带入到了电影的情景中,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像这样刻意营造对比反差感的镜头还有很多,比如:前一个镜头是一队日本士兵在和煦春光中,在郊外田野中骑车郊游,这是电影中最明亮的一处镜头,随着日军士兵去水井边打水。

下一个镜头衔接的却是日军虐杀普通百姓的暴行,一群普通民众置身于黑暗井底,他们绝望地抬头仰望头顶仅有的一片天空,大量水泥倾泻而出,将这些无辜生命吞噬在黑暗中。

这是全片最震撼观众的一处镜头,它将日军的残酷暴行刻画地真实骇人,也将国破家亡的民族悲愤抒写到极致,造成让观众触目惊心不寒而栗的效果,愤怒与悲痛油然而生。

整部电影的氛围就是如此,在克制冷峻的视角下展现那段让人痛心的历史岁月。

最典型的例子是影片的结尾部分有一段镜头,叶秘书从地下通道口的台阶不断往上走,此处的摄影打光极为考究,光从上面撒下来叶先生向光里走去,而镜头的机位却是从叶秘书的背后拍摄,暗示了叶秘书这个角色内心期待着能够早日摆脱黑暗拥抱光明,正应了电影海报上的那句宣传语——“隧道尽头终有光”。

除此之外,电影中还有一处神来之笔,关于“羊”的隐喻。日军小队在完成屠杀暴行之后,附近出现了一头独自站在废墟中的白羊。这头沉默的白羊象征了被屠杀奴役的中国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绝望命运。

根据导演程耳在采访中的说法,白羊出现在这里并非剧本的设计,而是剧组偶然遇到。但导演程耳却在后期剪辑时,将白羊的镜头与日军小队晚上围在篝火前吃羊肉的镜头剪在一起,隐喻了交战双方迥异的生存状态,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戏剧张力。

这就是所谓的“电影感”,用蒙太奇营造出带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场景。

《无名》中还有一条重要的线索,导演程耳在剧本中将饮食文化融入叙事,因而影片中出现了多次角色吃东西的镜头,用“食物”来暗示角色的命运。

何先生在杀死叛徒张先生之后,意识到自己的身份必将暴露,因此在与日本军官、唐部长的饭局中,主动表达立场,强调自己“吃不惯日料”,借此与日本人划清界限。

还有叶秘书吃醉虾一场戏,醉虾是王队长的家人擅长的拿手菜,叶秘书独自来到香港找到王队长的家人,默默吃完一份醉虾,活虾挣扎于血红色的汤汁中,但最终难逃被吞食的命运,暗示了叶秘书与王队长之间必有一场不死不休的杀戮。

这也是影片高级的地方,导演对电影的每一个镜头、每一处细节都精心雕琢。

总而言之,《无名》是一部值得二刷的电影,它精致考究的摄影画面、非线性的叙事结构、意蕴丰富的故事留白,都展现了导演程耳的作者性与电影美学追求。

正如导演程耳所说“观众并不应该被低估”,《无名》也是一部不该被低估的电影。

0 阅读:207
迷影映画

迷影映画

为影迷服务,发现好片,杀死烂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