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武威书法名家董余年先生

凌晴评文化 2024-05-30 03:25:01
记武威书法名家董余年先生

李全军 文苑丹青 2024-04-23 11:57

渐入佳境,大家初成——观董馀年书法作品想到的。

初识先生,记得是92年之初。那时先生,正值青壮,风华正茂。

吾小先生十余岁,一直是亦师亦友的君子之交,“没事不联系,有事必尽力”。先生温文尔雅,谦谦君子。书品人品俱优,可谓:“其德足以昭其馨香”。每有后辈同道慕名求教,必不厌其烦,细心指教。勉励其进取,使其不退信心。用心尽显仁者风范!

先生一生,钟爱书法。近古稀之年,临池五十余载,纵情于笔墨,喜笑于纸砚。创作无数,头衔几许,获奖数十。至今日,那些虚名已不足为表先生当下之大气象。

细观先生近期大作,无江湖气,亦脱匠气。使转提按皆有笔意,擒纵奇正不离章法。行笔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成竹在胸。润燥浓枯相生相伴。真是“字生于墨,墨生于水,水者字之血也”。如高山观瀑,临海听风,既有飞花入潭之妙,又见石激浪起之势。气象万千,真是:动静两相宜,忙闲皆有味。

先生的书法,现已脱离了技的束缚,转向了道的层面。以传统文化的道易思想为核心,延伸出以儒、释、道三家为代表的阴阳思想,中庸思想,生命意识,宇宙意识等。赋予了书法以生命,字里行间莫不充斥着书家的思考于灵魂。“书法有法,法无定法”、“大书肇于自然”。正是对其当下书法的高度概括。

先生常说:学习书画,不是单纯的学习技法。学习书画的目的,更多的是要感受其背后的中华传统文化之底蕴。从书画的起源到社会、人文的发展,物质文明的进步。不论各个时期,书画都是为了表情达意,形容思想的,而不是为了炫技。

这一点,更多的能从先生书斋当中感受到。笔者有幸应邀步入先生书斋,一眼看到满满一面墙的书架书柜,尽是藏书。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人情世故皆学问,嘻笑怒骂是文章”这逾万册的藏书,就是先生人品,书品不断汲取的养分,更是其书风超凡脱俗的基础。以书中先贤名士为伍,和笔墨纸砚为伴,写尽春秋冬夏,风花雪月。(附图)

观先生。书法,不媚不俗;做人,不沽名,不钓誉;交友,不牵强,不迎奉。可谓:书坛一股清流。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功”。先生今日之成就,除了才气,更是勤奋与自律,寂寞与坚守,毅力与心血的筑就。借八、九年前,前武威报社总编赵国珍先生的一篇报道,以抛砖引玉,彰显先生风骨(附图)。

赵总编在最后写到,董馀年厚积薄发,大器晚成,日后必为武威市书法界一位大家。

“桃李芬芳”,这是武威市前书协副主席杨宗国先生对先生的高度赞誉(附图)。

先生属马,已故武威书画大家丁二兵老前辈在九十年代就曾断言,馀年日后必成武威书坛一匹黑马。

每每观字思人,先生平和静虚,率意严谨的艺术风格;风骨清远,气韵深幽的儒雅之风。实为我辈毕生学习之楷模。

愿先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在书法道路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END

文苑丹青提供专业书画教学、作品展示、个性化学习指导、艺术鉴赏及行业动态等丰富内容。

关注我们,开启书画艺术之旅,让艺术点亮生活!

欢迎大家踊跃留言,一起探讨艺术之美。

0 阅读:0

凌晴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