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中的智慧

我是前行跋涉者 2024-02-23 16:21:24

​昨天写了一篇《想法中的洞见》,在写的时候联想到了智慧这个概念,我就想,能不能再写一篇《洞见中的智慧》的文章。有了这样的想法,就忍不住顺着这个想法往下想,想着想着就有一个大致的轮廓,如何把这个轮廓变的更清晰,就需要一点点的把零散的想法组织成有条理的脉络。

洞见中的智慧是一定有的,可是,并不是所有的洞见都可以称之为智慧,只有一小部分的洞见可以称之为智慧。之所以会这样说,因为洞见和智慧是两个相关但不完全相同的概念。

洞见通常指的是对问题、情况或事物本质的深刻理解和洞察力。它是通过观察、思考和体验来获得的,能够看到问题的本质、发现隐藏的规律或真相。洞见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和行动。

智慧则更广泛地指人类的智力和认知能力,包括知识、思维、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智慧是通过学习、积累知识和经验,以及思考和分析来获得的。它是一种综合能力,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和应对各种情况和挑战。

可以说,洞见是智慧的一部分,它是智慧的体现和应用。智慧是人们通过学习和思考积累的知识和能力,而洞见则是在具备智慧的基础上,通过深入思考和观察获得的对问题本质的深刻理解。洞见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运用智慧,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和行动。

这里来借用我在一门课程中写的留言来看一下洞见中的智慧;「某些方面来看,子产的政策能够推行成功,主要与当然的大环境有密切的联系。首先是晋楚的结盟,其次是有子皮的支持,重要的一点是子产对局面的掌控。他知道人们喜欢听什么,又知道该如何掌握话语权。

另一个方面来看,子产实行内政的重中之重,就是维持郑国国内众多大家族,尤其是所谓七穆的和谐。这样的一种维护,不仅能够形成相互制约的情况,而且还可以减少内部无谓的相互消耗。

某种程度上来说,和管仲一样,子产的高明,关键还是在细节把控。对细节的把控,是很需要心力的,之所以会用这样的心力去做事,大概率上是因为看到了家族之间在争夺利益时候的残酷,也有他对郑国的情感在其中。

进一步的来看,“不彻底”简直可以算子产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因为彻底了,做人做事就很难再有弹性,转圜余地就小。所谓的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就是像子产这样的一种做事风格。也可以说,子产具备了那些该有的条件,才有了那样做事的底气,在他弥留之际,知道接班人不具备这样的资源,所以,才会建议子太叔用另一个方案。

回过头来看,现实生活中,一些新人上位之后,往往会用比较严厉的手段取得权威的地位,那些在位经营多年的人,常常是不会有什么架子,也会受到员工的尊重。由此可以看到,实用主义到处都是,有些是人们已经习惯了,有些是在被触及到了利益才意识到他的存在。」

这里面提到的子产被称为春秋第一人,之所以会有如此高的评价,就是他凭着自己的智慧,在一种很不利的局面中,不仅稳定了国内的局势,而且还让经常处于被动挨打的郑国暂时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了一席之地。我写的那些课后留言,是从一个古人的智慧中看到了一些现实中的现象,这些看到就是一种洞见。

进一步的来看,洞见中可以有智慧,智慧中也涵盖了洞见。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洞见可以帮助我们看到问题的存在,想要解决具体的问题,需要的是智慧,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往往是那些既有格局又有见识,还知道如何进退的人。

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0

我是前行跋涉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