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2岁,自闭症孩子社交冲突“重灾区”?父母这样教——

小米和大米 2024-11-10 17:18:39

VOL 3366

8—12岁的孩子,对于典型的人际交往问题,表现差异非常大。举个例子,邀请朋友来家里做客被拒绝后,孩子们常见的反应有:

A:哼,他不来我家,我下次也不去他家了。

B:他不想和我做朋友了。

C:我要想个办法,让他愿意去我家。

D:他为什么不愿意来我家呢?我要找到原因再次邀请他。

E:一再纠缠,直到对方发怒

……

看似简单的社交问题,却能够看出孩子是站在自我角度还是他人角度思考的。

不少谱系孩子,尤其是高功能的,在这个年龄层才开始真正打怪。父母对这些事的反应,对孩子有很大影响。

8—12岁,不可貌相的娃

幼儿园时,小朋友都很天真,表达也很直接,在老师的带领下,大家很容易玩在一起,对于“淘气的”,“木讷的”,“有点小状况”的同学,发生矛盾后只要听到一句“对不起”很快就能原谅。

高中生、大学生已学会了伪装,相对来说,能够对“另类”可以做到表面和谐。当然,能读到这个阶段的谱系孩子本来就是少数,而且能力也不会太差。

8-12岁,介于童年期和青春早期的时光,孩子们需要经历生理、人际交往、情感和认知能力方面的迅速变化,而且各个方面的变化不是同步的。

抖音有这样一条很“火”的视频,身高183的12岁的男孩连喊3声“妈”,一脸不可置信地告状:小女孩喊我叔叔。

外表跟行为和思维连接的不是那么紧密,是8-12岁孩子的特征之一。

与上一代人相比,现在孩子成长发生了很多变化。

在身体发育方面,成熟得更早了,有些女孩7岁左右就出现了青春期身体变化的一些初期迹象,比如乳房开始疼痛。女孩子月经初潮的平均年龄也提前了。

在行为和情感方面,孩子们已经开始面对一些复杂的情感问题了,比如父母离异在上一代人眼里大小还算个新闻,但在这代人中就已经很普遍了。

在功课方面,难度增大。与上一代人相比,很多知识提前一两年就开始学习了,不少学校,从3年级开始,就为进入中学做准备了。

在社会能力方面,孩子的自我意识变强,很多8岁的孩子,就能对身边的人事物和广阔的天地,侃侃而谈了。

因为每个孩子各方面的变化不是同步的,所以8—12岁的娃,常常出现两极分化,外表和内心也常常出现不统一。

有个5年级的老师讲,在她的班级里,幼稚的孩子还津津有味地看着《宝宝巴士》动画片,成熟的已经开始谈恋爱了。

8—12岁年龄层的孩子,一方面身处人群差异大,社交情境多,人与人关系相对复杂的社交环境,另一方面又没有受到荷尔蒙的影响,叛逆细胞并不强大,家长、老师的话也能听得进去。

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尤其是高功能的孩子来说,把握这个阶段,可以很好地发展他们的社会能力。

在这个似懂非懂的年纪,教会他们如何处理社会关系,非常重要。对于本就有障碍的自闭症谱系孩子来说,家长能在实际案例中示范一二,他们能学会照猫画虎,也是非常有益的。

家长通常怎样做

社交问题应该怎么教?

我们先来看看在处理孩子人际问题时,父母常常使用的三种方法:

权 威 法

家长通过强硬的态度,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来影响孩子的行为。

比如,

1. 大声吼叫,指责孩子行为不合理。

2. 贬低、羞辱和奚落孩子,例如:人家不喜欢你,才不跟你回家玩。

3. 一再反问。例如:我都告诉你多少次了,别人不理你你就别一直追着喊了。

4. 看到孩子反复纠缠别人,直接动手打。

虽然这种方法可能会使孩子暂时屈服,却剥夺了孩子自身的力量感,使他们感受到气愤和沮丧。

尤其是高功能的谱系孩子,甚至还会产生社交退缩,或更严重的攻击性行为。

建 议 法

有些父母一看到孩子面临社交冲突,就忍不住出主意。比如当孩子邀请别人被拒绝后,父母可能直接告诉孩子,“你跟他说,我们家买了变形金刚,让他去玩。”

高功能谱系娃,父母更是会想尽办法让他们融入到所谓的正常环境中,所以一有冲突,就忍不住立刻给建议。

这样做看起来很有效,但孩子却始终被动,可能换一个情景,依旧还会出现问题。或是一遇到麻烦,第一时间就会不假思索地寻求并采纳别人的建议。

解 释 法

讲道理,是全天下父母都忍不住做的行为。

回到开篇的例子,当孩子被别人拒绝后,大发脾气时,不少父母可能就忍不住喋喋不休地帮助孩子分析、讲解了。

但对于谱系孩子来说,一方面道理太长太多他可能听不懂,另一方面解释千次万次,该发生的事情还是会发生,到最后父母也会觉得无能为力……

完了,常用的方法都不那么有效,这该咋整?

别急,试试解决问题法!

解决问题法

解决问题法与其他方法相比,不同之处在于,让孩子们参与到思考过程中,让他学会思考自己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

这点,在此前的文章《自闭症孩子社交能力差,多练这几句话,管用!》中,也有提到。

对于阿斯和高功能娃,教他们社交就像教认知一样,掌握了基本的套路,就能勉强在社交情境中应付一二。

具体来说,解决问题法有5个步骤。

理解别人的感受和看法

通常来说,孩子的行为是以其感受为基础的。在孩子能够理解别人感受并做出决定之前,他必须先学会认真对待自己的感受。

不管是谱系孩子,还是普通发育孩子,都有各种情感,区别在于,他们是否能够并愿意考虑自己的情感。

父母需要先帮助孩子建立情感意识,帮助他理解情感意识的两个方面:

1. 自己和别人都有明确的情感

2. 对于同一件事,自己和别人在不同时间,也会有不同的感受

理解别人的动机

帮助孩子明白,同一件事,每个人的行为在不同的情况下是不一样的。

比如邀请朋友来家里玩,他昨天可能很乐意,但今天就不愿意了。行为背后是有原因的,这点需要帮助孩子学会分析。

家长如果觉得孩子的能力在这一环节稍欠佳时,可以用列出几个选项,用做选择题的方式引导孩子思考。

找到可替代的解决方法

鼓励孩子思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回到开头的例子,当孩子被拒绝后,家长可以引导他思考对方为什么今天不愿意来家里,针对这个原因,有没有其他解决办法。

考虑后果

让孩子明白行为对应的后果,从而让他们学会行动之前先思考。

比如在别人不愿意来自己家玩的情况下,如果让爸爸妈妈一起用力把他捆回来,会发生什么?

分步计划

对谱系孩子来说,教他们解决人和人之间的问题,就像制作一个飞机模型一样,要给出明确的分步骤说明书。

结合孩子的能力,制定出分步骤计划。引导孩子们思考:

1. 要达到目标,我能采取哪些步骤,每一步都做什么?

2. 在执行这个计划的过程中,我会遇到什么障碍?

3. 如果这个障碍无法克服,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4. 什么时候实施这个计划最好?

5. 完成计划需要多长时间?

举个例子,邀请朋友来家里做客被拒绝后。家长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引导孩子处理社交关系。

第一,先观察孩子的行为,是无所谓,还是很生气?

第二,跟孩子聊一聊他为什么想要让朋友来家里,比如分享新买的玩具,还是其他。

第三,让孩子想一想朋友为什么拒绝了邀请,比如家长不允许。

第四,有没有其他方法,能够说服朋友,比如给他妈妈打电话,说好回家时间。

第五,如果朋友还是不乐意,该怎么办?

此外,如果孩子特别想让某个同学(比如明明)来家里做客,也可以提前制定计划,慢慢引导孩子完成。

第一,我想让明明来家里玩,需要做哪些准备,比如购买他喜欢的玩具,提前说好时间等;(家长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尽量帮助孩子把每一个步骤都考虑到)

第二,邀请明明来家里会遇到哪些困难,比如天气不好,或明明有其他事情;

第三,会遇到哪些障碍,有什么解决办法。比如明明爸爸妈妈不允许他去别人家玩,那是不是可以约在公园?

第四,什么时候邀请明明来家里玩比较好呢?周末还是平时。

第五,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比如练习社交用语,准备玩具,这些需要多长时间。

也许有人担心把社交当作解题一样学习,会不会太不自然?哎,能自然社交的,这篇文章就可以忽略啦!

很多社交情景中,我们认为自然而然能想到、做到的细节,对谱系孩子来说都是难点。

对谱系孩子来说,社交就是练习题,只要能让孩子养成思考习惯,别怕拆分得太细,会套用了,能解决问题就是王道。

* 本文参考《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Ⅱ》

END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文章版权归「大米和小米」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本号长期征集线索/稿件,一经采用,稿费从优。提供线索/投稿请联系:leiying@dmhxm.com。

0 阅读:3

小米和大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