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威夷椰子在特定场景下的种植相关探讨
在众多绿植中,夏威夷椰子是比较独特的一种。它的茎干笔直修长,叶片翠绿且富有光泽,整体造型美观,给人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夏威夷椰子对环境是有一定要求的,尤其是在不同的放置场景下,它的一些特性和养护要点会有所不同。
我们先来说说夏威夷椰子在医院病房摆放这个问题。医院病房是病人修养的场所,很多人认为摆放一些绿植能够让病房环境更加舒适,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绿植都适合放在医院病房。夏威夷椰子在考虑是否适合放在这里时,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氧气释放量。
一般来说,夏威夷椰子是会释放氧气的,但是不同的养护条件、生长阶段以及放置时间,它的氧气释放量都会有所变化。像刚开始养护的夏威夷椰子,在最初的3天可能对病房内氧气释放量的影响非常小,因为它还在适应新环境,根系还没有很好地扎根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有限,所以光合作用相对较弱,释放氧气量不多。到了7天的时候,如果养护得当,像光照合理、浇水适量,它会开始逐渐增强光合作用,氧气释放量会慢慢增加一点。在一个月的时候,正常的夏威夷椰子在新环境下可以稳定地释放一定量的氧气。
但是,医院病房比较特殊,这里人员密集,对卫生和空气环境有着特殊的要求。有南方地区的网友分享,他们那里一些医院的病房,空间相对比较小而且密闭。夏威夷椰子如果放在这里,如果在夜间,会存在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夏威夷椰子和其他植物一样,在夜间是吸收氧气的。虽然吸收的量不是很夸张,但是在狭小且人员较多、空气流通相对较差的医院病房夜间环境中,它释放的氧气量可能不足以弥补它自身夜间吸收的量,甚至可能会对空气的湿度等方面产生一点点影响。在一些北方干燥地区的医院病房,这种情况可能又会不同。干燥的气候使得夏威夷椰子的叶片水分蒸发会快一些,如果浇水不当,它自身会处于一种比较弱的状态,更谈不上有效地释放氧气了。
那我们再来对比一下其他绿植。和夏威夷椰子类似的是散尾葵,散尾葵也是叶形优美,它释放氧气的能力也不错。不过,在夜间吸收氧气的量上,和夏威夷椰子有一点差别。散尾葵相对来说夜间吸收的氧气可能会更少一些。在同样的3天到一个月的时间段里,如果放在和夏威夷椰子相同的环境中,它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会稍有不同。例如在华南地区的一个中型医院的普通病房,散尾葵在放置一15天的时候,它的氧气释放量对病房内空气质量改善的效果就比夏威夷椰子要好,而且它夜间吸收氧气的情况也相对不太明显。
还有虎皮兰,虎皮兰对环境适应能力很强。在医院的那种相对特殊的环境下,虎皮兰即使在夜间也不是特别依赖充足的氧气供应来维持自身。它可以在比较有限的空间里较好地生长。如果把虎皮兰和夏威夷椰子同时放在医院的某个小阳台病房旁边(假设病房有小阳台这种空间),3天的时候可能都还没什么变化,但到了7天,虎皮兰可能就相对更能适应那里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而夏威夷椰子可能还在适应土壤的酸碱度等方面。
再看散尾葵和旅人蕉的对比。旅人蕉的外观很奇特,叶子像一把把大扇子。旅人蕉在氧气释放和夜间吸收方面和散尾葵有较大区别。旅人蕉通常比较适合在阳光充足的开阔空间,在一些南方海拔较高的地区,例如云南的部分山区,有个网友说他在当地的医院的休闲区摆放过夏威夷椰子和旅人蕉。1个月的时候发现,旅人蕉在这个比较凉爽但日照较强的地方,氧气释放时间很长,而夏威夷椰子在同样的环境下,可能因为中午强烈的光照而有短暂的萎蔫,在这个时间段氧气释放量较少。
那为什么我们要这么细致地研究夏威夷椰子在医院病房摆放的情况呢?因为我们知道,医院是一个很特殊的场所,除了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合适的绿植摆放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优化环境。但是夏威夷椰子的密度计算公式对于我们评估它在医院病房摆放的合理性也有关系。如果病房面积较小,比如10平方米左右,我们要根据夏威夷椰子植株的大小、它正常生长所需的空间来计算合理的密度。夏威夷椰子植株一般单株占地面积大约0.3 - 0.5平方米(根据植株大小有所不同),如果按照这个数据来计算,在10平方米的小病房里,最多也就放置15 - 20株左右。但是如果病房空间布局比较特殊,有一些隔断或者角落等不规则空间,这个数据又会有变化。
在一些北方的城市医院,比如哈尔滨的医院病房,由于室内外温差比较大。夏威夷椰子在冬季的养护非常关键。如果室内的温度长时间低于10度,夏威夷椰子的生长就会受到极大影响,更别说氧气的正常释放了。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夏季按照正常密度摆放夏威夷椰子释放的氧气量能满足一定的需求,但冬季可能就需要重新考虑它的去留或者对它进行特殊的养护措施。
从居家或者办公室等其他场景来看夏威夷椰子,也有很多有趣的情况。以办公室为例,很多人觉得在办公桌上放一盆小型的夏威夷椰子既美观又能净化空气。有一个北漂网友就分享了他办公室的经历。他刚开始在公司办公桌上放了一盆小夏威夷椰子,3天的时候还觉得没什么问题,到了7天就发现,由于办公室空调一直开着,湿度很低,夏威夷椰子的叶片有点干尖了,这也就影响了它的光合作用效率,氧气释放量也不如在湿度合适环境中的状态。而如果是在南方一些湿度比较高的城市,像广州的办公室,夏威夷椰子在类似的3到7天时间里就长得比较好,氧气释放也比较稳定。
对于咖啡厅这种场所,夏威夷椰子的摆放也有很多讲究。我曾去过一家云南大理的文艺咖啡厅,那里在靠窗的地方摆放了一些夏威夷椰子。在大理这种阳光充足、昼夜温差相对较大的地方,夏威夷椰子白天阳光充足时氧气释放量很大。但是如果到了雨季,空气湿度经常能达到90%左右,如果不注意排水,夏威夷椰子的土壤长期积水,根部会腐烂,这时候氧气释放量会急剧下降,甚至会因为根部病变产生一些有害物质。
在居家场景中,如果家庭中有老人或者小孩,夏威夷椰子的摆放位置也值得讨论。比如说在华北地区的某个家庭的客厅,夏威夷椰子放在靠近门口的地方,3天到15天的时间里,人来人往容易碰倒,而且门口的光照比较复杂,有时候强有时候弱,这会让夏威夷椰子的生长不稳定。如果把它放在客厅的角落,阳光能定期照射到,它的生长就会比较稳定,氧气释放量也能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
夏威夷椰子还有一个和它很不一样的同类品种,那就是富贵椰子。富贵椰子和夏威夷椰子相比,它的植株高度相对较矮,而且在生长速度上也有区别。同样的时间跨度,比如一个月,富贵椰子可能高度只增长5 - 8厘米,而夏威夷椰子可能增长8 - 12厘米。在氧气释放方面,富贵椰子在初期(3 - 7天)氧气释放量相对较少,但是它的生长适应能力在某些方面比夏威夷椰子要强,比如在光照不足的环境下。在南方一些比较阴暗潮湿的地下室改造的小店铺,如果摆放夏威夷椰子,一个月后可能都长得很不好,但是富贵椰子可能还能维持基本的生长状态,氧气释放也不至于降为零。
还有酒瓶椰子,酒瓶椰子的形状特别,它的根系和夏威夷椰子也不一样。酒瓶椰子的根系比较短且比较浅。如果在家庭阳台种植,特别是在一些南方多台风地区的阳台,像福建沿海一些城市。3天的时候可能夏威夷椰子的根系已经开始牢固扎根,而酒瓶椰子可能因为根系浅,经过一次小台风,夏威夷椰子可能只是摇晃一下,但是酒瓶椰子的生长状态就会受到影响,氧气释放量也会受到一定抑制。
夏威夷椰子在这种种不同的场景、不同的地域环境下,它的生长情况、氧气释放量等方面有着各种各样的表现。这也提醒我们,在考虑把夏威夷椰子摆放在某个特定场景中的时候,比如医院病房,我们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了。
这里就有一个开放性问题想和大家讨论:在现代化的医院建筑设计中,是否应该专门根据不同绿植的特性来规划专门的摆放区域,以更好地发挥绿植的作用并确保患者的健康和舒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