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青橘罐头呐
编辑 |青橘罐头呐
前言
商界巨头李嘉诚的长和集团的港口交易突变。
就在各方都以为交易即将尘埃落定之际,国家做出表态,而长和集团叫停了这项备受瞩目的计划。
那么长和集团具体又是如何回应的?而这其中又发生了怎样的博弈?
为何有媒体报道,李嘉诚是玩了个“缓兵之计”?
李嘉诚与长和集团的交易风波
近日,关于香港长和集团计划出售巴拿马港口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
这一交易背后不仅牵扯到商业利益的交换,也涉及到中国政府的底线与国家利益。
而在这场复杂的博弈中,李嘉诚能否继续一意孤行,还是会被政府与公众的压力迫使做出调整,成了众多观察者热议的话题。
3月初长和集团与贝莱德集团主导的“BlackRock-TiL”财团达成了一个初步协议,计划出售其在全球范围内的43个港口业务,套现190亿美元。
看似一笔对李嘉诚来说颇为丰厚的交易,但随着交易消息的披露,舆论的反应却远远超出了预期。
在香港特区、内地政府乃至民间的压力下,这场商业交易已经不仅仅是利益的简单交换,更演变成了一个涉及国家利益的重大政治事件。
不难看出,巴拿马港口交易的焦点并不单纯在于其背后的经济价值。
毕竟巴拿马运河作为全球最重要的贸易枢纽之一,其所涉及的港口交易显然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香港作为一座国际化的商业城市,长和集团这类大企业的决策往往与全球资本密切相关。
特别是港府在得知这一交易后,迅速与长和集团接触,试图找出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
可以说自从爆出李嘉诚要和美国企业进行交易之后,社会上的舆论是沸沸扬扬,而《大公报》更是多次的发文点名批评 。
语气可以说是异常的犀利,不少的人批评李嘉诚的行为是“卖国求荣”。
随着长和集团出售巴拿马港口交易的曝光,舆论的波澜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退,反而愈加激烈。
李家超在公开场合表示,香港社会对这笔交易的广泛关注值得重视,并明确提出“任何交易都必须符合法律法规”。
然而这段时间,不论是李嘉诚还是长和集团都是非常的淡定,对这件事情是不予回应,即便是外面的消息已经漫天的飞。
更甚有外媒报道,长和集团的港口交易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当中,更是会在4月2日签下这个世界瞩目的合同。
而距离这个签约的时间已经不到一周的时间了,可以说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尤其是昨天,港媒爆料出,香港政府还在积极的和长和集团进行“沟通”,商务部的专家也是发出灵魂质问“在商不言商”。
但就在不少人认为李嘉诚会继续坚持下去的时候,香港媒体爆料,长和集团终于对这件事情回应了。
长和集团的交易中止
在2025年3月28日,一场关于巴拿马港口的商业交易引发了广泛关注,原本预期在4月2日前敲定的协议,却突然出现了变数。
香港著名英文报纸《南华早报》率先披露了这一消息,一位知情人士向他们透露,长和集团下周将不会就两个巴拿马港口签署任何正式协议。
紧随其后《星岛头条》也进行了追踪报道,他们从接近长和高层的消息源获悉了相同的信息。
这一突发变化引发了诸多猜测,是否有新的政治因素介入?还是交易条款出现了分歧?抑或是双方在最后关头重新评估了交易的战略意义?
但无论如何,这个看似简单的商业决定背后,很可能隐藏着更深层次的考量,反映了当前国际商业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在商业世界的棋局中,李嘉诚再次展现了他的高超技巧。
然而《南华早报》的独家报道为我们揭示了更深层的真相,其报道4月2日并非最后期限,而只是最早可能签署的日期。
通过暂缓而非取消交易,李嘉诚既缓解了即时压力,又为未来的谈判留下了充足空间,这种缓兵之计,正是他一贯精明决策的体现。
不过也就是在同一天,大公文汇全媒体的记者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的复杂性,他们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
这笔跨国交易是否需要经过中国的反垄断审查?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介入,意味着这笔交易已经超越了普通商业交易的范畴。
但无论是《反垄断法》还是《反外国制裁法》,都为政府提供了有效的法律工具,以此来维护我国企业和国家的权益不受到侵害。
而长和集团的这笔交易,无疑让政府的这些法律工具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空间。
中国政府在面对外国记者多次的提问之后,外交部发言人明确表示,“中方一贯坚决反对利用经济胁迫、霸道霸凌侵犯损害他国的正当权益的行为。”
这一言辞严厉的声明,表明中国政府在这一事件中的立场。
长和集团暂缓放弃签约的决定,也反映了香港商界面对新形势的适应与调整。
那么,大家认为李嘉诚的这个万众瞩目的交易会继续下去吗?欢迎留下自己的看法,大家一起讨论。
封面新闻2025-03-28——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依法对长和港口交易进行审查
观察者网2025-03-28——港媒:香港长和集团卖港口计划暂缓,下周不会签约
杭州日报2025-03-28_李嘉诚出售海外港口,外交部回应
观察者网2025-03-29——观网快评:李嘉诚没有放弃“卖港”,却玩了一出缓兵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