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20马赫?美媒:中国高超音速导弹绕飞美军,美国亚太战略即将“破产”!

好货集市 2024-09-14 11:31:34

8月26日,美国《国家利益》杂志刊登了一篇震撼的文章,文章提到,中国高超音速导弹的速度甚至可达到20马赫,而美军对此显得应对乏力,亚太战略面临“破产”的风险。这是否意味着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将不再?中国的高超音速武器究竟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

陆大认为,中国高超音速导弹技术的发展,正推动亚太地区局势的巨变。虽然美军在技术积累上曾处于领先地位,但近年来因内部管理混乱、研发效率低下,导致在这一领域的竞争中逐步落后。

如今,中国正在开发新的高超音速导弹冷却系统,同时还在研究如何将6G激光通信用于导弹制导。若美国要想继续维持其亚太主导地位,除非迅速调整策略,研发新技术,否则其败局已定!

一、中国高超音速导弹的技术革命

目前高超音速导弹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采用乘波体设计的巡航导弹,例如俄罗斯的“锆石”导弹;另一类则是像东风-17或“伊斯坎德尔”那样,采用双锥体或类乘波体弹头设计的弹道导弹。无论是哪种设计,其核心原理都是利用气动设计来产生压差,从而实现乘波飞行或滑翔。

乘波体的设计允许导弹在高超音速状态下获得更高的升阻比,延长飞行距离,同时通过复杂的弹道和滑翔机动,使敌方的防空系统难以拦截。

尽管高超音速导弹具有无与伦比的速度和机动性,但它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气动加热问题。在高超音速飞行过程中,导弹与空气的剧烈摩擦会导致空气在导弹表面产生高温,尤其在激波的高压区,温度升高非常迅速。随着时间推移,导弹舱内温度逐渐升高,如果超出材料的极限,弹头会因此损毁。

此外,为了避免导弹在末端飞行阶段因空气密度增加而烧毁,导弹必须适当降低速度。这意味着,尽管导弹在飞行初期可能达到极高的速度,但到达目标时往往需要减速。

为了解决气动加热带来的限制,中国科学家提出了一种革命性的解决方案——主动降温技术。根据中国国防科技大学的一项研究,中国正在开发一种轻型半主动冷却装置。

这种装置通过冷凝剂循环带走导弹表面的热量,确保导弹舱内温度始终保持在100摄氏度以下。与传统的高温热管相比,这种降温系统更加简单、高效,极大地提升了高超音速导弹的耐热能力。

一旦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将能够在高温环境下实现长达2.5小时的滑翔,并且末端速度可以达到惊人的20马赫,任何现有的防空系统几乎无法拦截。

二、激光通信与6G

速度快还不够,打得准更关键。现有的导弹在进入大气层后,由于等离子体屏障的影响,传统通信设备无法与导弹保持有效联系。

因此,中国在高超音速导弹领域的另一大技术突破,就是结合6G网络与激光通信技术,用于导弹制导。6G网络技术将带来超高的传输速度和极低的延迟,结合激光通信,能够有效解决导弹飞行过程中由于等离子体屏障产生的通信黑障问题。

这也意味着,导弹在飞行过程中可以随时接受新指令,即便导弹已经发射,仍可改变攻击目标。这种能力让导弹像战略轰炸机一样灵活,还大大提升了战场上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

三、美国的困境:内部问题制约高超音速研发

美国长期以来依靠军工复合体来维持其国防工业的领先地位,但近年来,该系统暴露出严重的管理问题。美国高超音速导弹研发项目,原本有着强大的技术基础,特别是X-51“乘波者”计划曾让美国在这一领域领先全球。

然而,随着项目管理的失控、利益纠缠等问题的加剧,许多原本可以成为突破的研发项目被无端拖延或中止。以AGM-183项目为例,该项目最初旨在开发一种高通用性的高超音速武器,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开发者与使用方之间的推诿、技术问题的频频出现导致项目进展一再拖延,最终超支严重、试射成功率低,项目不得不取消。

不仅如此,2022年,美国空军实验室的高超音速导弹专家戈德丑闻爆出,他为了个人利益,帮助一名妓女伪造数据,甚至推荐其进入国防承包商工作,影响了整个导弹项目的进展。

综上所述,尽管美国在技术层面具备相当的能力,但其体制性问题导致技术发展严重滞后。管理上的疏松、项目内部的扯皮让美国白白浪费了多年来积累的技术优势,也浪费了纳税人的钱。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正在重塑全球军事格局。陆大认为,若美国继续炒作对中国的遏制战略,而忽视内部真正的问题,那么它所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失去亚太的主导地位,而是整个全球战略的逐步衰退!

1 阅读:192

好货集市

简介:UC电商直播大鱼号矩阵用于下发短视频小视频图文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