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故事。
朋友小杨总是在朋友圈里分享生活的点滴:新买的蓝色运动鞋,一锅热腾腾的牛肉汤,再到户外徒步的一抹晚霞。
有一天,她开始发布一些零碎的小动态,内容不再是食物或风景,而是一句“他今天好像很累”,或者是一张雨中撑伞的背影。
起初,大家并没在意,直到一次聚会她开心地说:“其实我默默关注他已经很久了,从什么时候开始爱他的,我自己也说不清,但总觉得离开他心里就空了一块。
”朋友们安静地听着,有人感同身受,有人轻轻笑着,却也有人提出疑问:“真心爱一个人,到底是什么感觉?
”
或许,这个问题对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但有一些感受,大概是相似的。
牵挂:时时惦记他的点点滴滴爱一个人,最显而易见的变化就是莫名其妙地牵挂。
无论事情多小、多琐碎,这种在意都是自然而然的。
还记得朋友小杨提起过的某一天,她早上刚出门,就发现天阴沉沉的,像是要下雨。
她回头看了看阳台,才想起男友昨晚洗了鞋,刚好放在那里晾着。
那一刻她脑海里的第一反应就是:“鞋子收进去了吗?
如果下雨了怎么办?
”于是,她忍不住发了条消息提醒他。
而对方回过来一句“刚收进去,谢谢你。
”小杨说,那时她心里踏实多了,就像完成了件很重要的事一样。
可能有人觉得,这种牵挂是小题大做,但它本身就是爱情里很真实的一部分。
牵挂是什么?
是吃饭时想着他今天胃不好别吃凉的,是天气转凉时不自觉地问他穿了几件衣服。
甚至连下班回家听到电梯门响,都条件反射般地以为是他回来了。
所以,牵挂里的爱,往往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而是渗透在每件鸡毛蒜皮的小事里。
理解:当你愿意走进他的内心世界爱一个人,也是一场走进他内心的修行。
你开始关注他喜欢什么,想要什么,不再只停留在表面,而是好奇他到底是什么样一个人。
小杨说,她男友是个摄影爱好者,从镜头到光线总有聊不完的话题。
刚开始,她听得云里雾里,觉得枯燥得很。
但后来,她发现这些并不仅仅是拍照的事,而是他的兴趣和热情所在。
于是,她试着去了解,好奇用不同镜头拍出的光影有什么差别,会兴致勃勃地和他一起在山顶等日出。
有一次,他拍了一张反映不理想的照片,小杨主动提议:“这次拍的不满意,那我们攒个假期再去一次吧,下次肯定会更好。
”她并不是在乎照片拍得怎样,而是想表达“我懂你的坚持,我愿意和你继续努力”。
这种理解,不是强迫自己变成另一个人,而是发自内心的靠近。
因为你知道,他的热爱、烦恼或者情绪背后,藏着一个完整又真实的他,而你就是想要更靠近他一点点。
包容:爱他的优点,也接纳他的缺点真正的爱,没有“完美”二字,只有“真实”二字。
人都有缺点,他也不例外。
他爱看球赛,但常常熬夜到凌晨才睡;他做饭往往手忙脚乱,把厨房搞得“灾难现场”;甚至有时忙起来会忘记重要的约定。
但奇怪的是,这些在别人看来让人抓狂的小毛病,如果换成爱的人,你会忍不住包容下来。
朋友小杨就经历过这种心情。
一次旅行时,男友订错了车票,原定的计划全被打乱,本来好好的心情也有点尴尬。
小杨承认她那一刻有点生气,但看到他一边不好意思解释、一边抓紧查其他车次的样子,又忍不住笑了出来。
她安慰他说:“没关系,换一辆车,顺便多看看路边的风景吧。
”
包容不是因为你天生脾气好,而是因为爱里多了一份理解和体谅。
当你真心爱一个人,你会发现一些曾让你抓狂的小问题,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
重要的是,这个人正是因为这些缺点,才显得那么特别,而且也在一点点努力成为更好的人。
三种感觉,爱情里最自然的流露牵挂、理解、包容,都是爱情里的自然体现。
这不需要学习,也无需模仿,它们是爱在你心里生根发芽后的自发反应。
真正的爱,其实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公式,它更多是在每一件小事里的流露:为他准备的早餐、耐心听每一次倾诉、包容每一次不那么完美的表现。
就像朋友小杨在最后说的那样:“我知道,他不是最出色的人,但他是我想用心去爱的人。
”所以,如果你也在某一天某一刻,发现自己牵挂某个人的日常、理解他的世界、接纳他的缺点,那大概就是爱情最真实的样子了。
结尾想说,当你真爱一个人时,你并不是刻意去做到牵挂、理解和包容,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流露,一种你想要让两个人都更好的努力。
当三种感觉交织在一起,你们的感情或许就像积木一样,有了值得依靠的基石,也有了稳固的支撑点。
而这样一段关系,才是每个人心中的珍贵存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