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精特美式“小作坊”护航急难盼般“大民生”

西部民生记录 2025-03-27 18:14:19

——蓬安县市场监管局全力推动食品安全“阳光小作坊”建设

蓬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围绕“四个最严”要求,紧扣市场监管主责主业,立足“小作坊”服务“大民生”,以“精特美”为抓手,推动食品小作坊从“脏乱差”向“好洁美”转型,从“低小散”向“名特优”跃升,为守牢食品安全底线、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奋力书写市场监管服务民生、护航发展的崭新篇章!

一、从“精”处落笔,以监管之严守护民生之安

(一)精织准入“安全网”,构建全链条监管体系。围绕“准入、规范、抽检”三环节,全方位筑牢安全监管屏障。严格准入机制,建立食品小作坊检查员库,采取随机抽派检查员方式开展生产许可现场核查,杜绝“人情证”现象,累计核发食品小作坊生产许可证75张。强化源头风险防控,结合风险等级评定结果差异化制定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对肉制品、豆制品、酒类等重点品类实施靶向抽检60批次,对不合格产品追溯整改,确保隐患动态清零。

(二)精塑生产“全流程”,激发规范发展活力。以制度规范和技术指导为抓手,推动小作坊标准化生产。制度先行,制定《蓬安县食品小作坊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范(试行)》,从原料采购、加工流程、设备消毒、成品检验等环节实施标准化管控。技术赋能,推动10家小作坊完成“5S管理”改造,加工场所功能分区合理、标识标牌醒目、环境整洁有序,全县338家小作坊全部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配备专职安全员,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机制。全程追溯,督促获证小作坊落实原料进货查验、生产过程记录、成品出厂检验台账等规章制度,确保“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

(三)精创服务“新模式”,优化共治共享机制。坚持“服务前移、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破解小作坊发展瓶颈。前置指导,提供“保姆式”上门服务120次,协助解决厂址选址、功能布局、证照办理等前期工作。分类培训,组织法律、标准、管理专题培训5次,召开白酒、豆制品治理提升现场会4次,推动经验共享与问题整改。股所联动,通过集中培训与一对一指导,破解技术与管理难题,切实降低业主经营成本,推动“小作坊”向“名优特”生产企业转型。

二、自“特”处发力,以产业之兴激活发展之势

(一)打造特色示范工程,以“头雁效应”引领规范升级。聚焦示范引领,打造“1+2+N”辐射模式。树样板,建成刘大春豆腐、金溪白酒等5家“阳光小作坊”示范点,统一功能布局、公示标准,形成可复制经验。强辐射,组织现场观摩会3场,覆盖110家小作坊,推动33家小作坊完成改造升级。细分类,推进金溪白酒集中街区、新园乡农副产品种植+深加工示范点建设,推动产业做大做强,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二)打造特色集群工程,以“协会共建”凝聚行业合力。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推动小作坊从“单打独斗”转向“协同共进”。成立金溪白酒、利溪粉丝行业协会,吸纳22家小作坊入会,制定地方标准2项,统一生产工艺和品质要求。指导协会加强制度建设,强化行业质量管控,通过2次协调会与8次专项帮扶,推动行业自律与资源共享,助力企业破解知识产权保护、市场拓展等共性难题。

(三)打造特色智慧工程,以“科技监管”强化责任落实。建“线上+线下”智慧监管体系,实现生产透明化。全覆盖监控,推动全县获证小作坊视频监控100%接入“一键溯”智慧平台,24小时在线抓拍违规操作,及时整改。全流程预警,依托监管平台“视频+数据”双筛双查,对生产加工场地鼠患、环境卫生、人员着装、证照过期、索证索票不齐等风险隐患及早发现、及早提醒,提升监管响应效率。全社会监督,实施“透明作坊”,向公众公开食品生产加工全过程;启动“一坊一码”,让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食品小作坊全部信息,倒逼小作坊自律规范,全面落实主体责任。

三、于“美”处着墨,以品质之升绘就幸福之景

(一)美境提质,以“综合整治”打造规范空间。聚焦硬件升级,推动小作坊“旧貌换新颜”。改环境,完成75家小作坊加工场所改造,生活区与生产区100%隔离,统一证照公示、标识标牌,设施设备清洗消毒率100%。强管理,推动6家小作坊迁入工业园区,实现“集中规划、生产、治污、检测、管理”,污水排放实现集中处理。提形象,指导周口街道办打造下河街特色食品集中街区,鼓励曹氏豆干、吴馓子、姚麻花等地方名特申报非遗,显著提升文旅街区知名度和客流量。

(二)美誉增值,以“场景升级”释放消费潜力。深挖文旅资源,推动“小作坊”融入地方经济。塑品牌,联动“相如故里”文旅规划,开发河舒豆腐宴、金溪白酒、石孔贡米特色文化,带动消费增收。延链条,指导小作坊设立展示柜、开设电商店铺,推动“线下生产+线上销售”一体化。促融合,举办特色美食推广活动,吸引游客体验非遗技艺,提升品牌影响力。

(三)美韵传承,以“优势突围”增强品牌价值。保护传统技艺,推动“老手艺”焕发“新生机”。挖底蕴,梳理石孔贡米皇家文化、河舒豆腐千年技艺、金溪白酒百年工艺,计划申报非遗保护项目2项。强宣传,制作宣传栏66处,通过“三微一端”推送文化故事3期,触达受众超2万余人次。树标杆,指导23家小作坊规范标签标识,设计品牌LOGO,推动“曹氏豆干”“姚麻花”等产品进驻商超,销量显著提升。

蓬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将以“精特美”为笔,继续书写小作坊治理的“大文章”,让每一份传统滋味承载安全底线,让每一处特色品牌彰显监管担当,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更亮丽的民生底色!

(南充市蓬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周家乐)

0 阅读:2
西部民生记录

西部民生记录

传递正能量,弘扬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