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当我们用物质与金钱来衡量一切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在现实生活中不自觉地多了很多矛盾,比如婚姻,甚至爱情,我们在逐渐成熟的现代社会体系中习惯了用各种各样的借口来给爱情与婚姻加码,但是我们却忘记了爱琴或者是婚姻的本质。两个人首先要有爱其次才有别的。如果我们一直以金钱或者物质为基础而去要求感情上的忠诚的话,那么一开始就会为分道扬镳埋下伏笔,毕竟,用金钱衡量的一切最终也会归结于金钱,当你用金钱锚定感情的时候,是不会想到有一天没钱了怎么办的。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是一部上世纪比较常见,且本世纪基本被忽略的一些群体的影片,本片的译名不是很好,叫做《一夕风流恨事多》,其实它的另一个译名《一种爱意》就很不错了,没必要这样翻译。当然,译名不是重点,重点在于本片的故事所展现出来的问题。
平凡的青年维克多在一次婚礼上邂逅了自己的同事英格丽。两人相互看对了眼,于是,维克多对英格丽展开了疯狂的追求,很快,两个人结成了情侣关系。就跟很多的情侣一样,两个人对于爱情的期待是很美好的,然而意外的怀孕使得这种美好变得短暂,因为怀孕,维克多与英格丽结婚了,然而婚后他们并没有能力买得起房子,所以两个人只能寄居在英格丽母亲的家里,然而寄人篱下的日子并不好过,英格丽的母亲不喜欢这个已经成为自己女婿的维克多,且时常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嘲讽维克多,每当这个时候,英格丽并不会站在维克多的一边,长此以往下去,维克多的心态也发生了转变。
《一夕风流恨事多》主要为我们讲述了一些现实,以及根据这些现实我们所看到的时代的命题。为什么这部影片现在不多见了,因为现在我们已经从底层叙事中走了出来,而逐渐的将艺术的目光集中在了少部分掌握了金钱以及物质的人身上,因此,像这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影片中描绘的真正的普通人已经快要绝迹了。
这是本片比较有意思的地方之一,起码在上世纪,这样的描述还是主流,并没有人认为描写一群身处社会底层的普通人有什么不妥,大家也都喜闻乐见这种描述。维克多的烦恼实际上跟我们当代的普通人的烦恼并没有本质区别。在以工业化为主的现代化过程中,经历了这个过程的普通人们不得不面对生活与物质挂钩的残忍现实。这是一种必然的结果,但是这个结果并非不可调控。
维克多结婚后依旧是买不起房子,甚至于连租住一所比较满意的房子也是奢求,但这并不代表维克多与英格丽的感情是虚假的。两个人之间的感情是一种正常的情感表达,即使是奉子成婚,两个人也是没有太多的问题的,但真正的问题来源并不被两个人的身份所避讳。当金钱成为了衡量他们生活的唯一标准的时候,普通的底层人就会被生活所撕碎。
我们无法否定物质确实会带来生活质量的提升,但是物质并不是唯一,同样的金钱会让人快乐,但是当金钱成为了唯一的快乐的源泉的时候,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有钱人。婚姻与爱情,生活与现实本来是一个基础的条件,就好比住房,教育,医疗一样,这些基础的物质条件是用来保障人的基本生存权利的,如果这些基础的物质条件被当作一种门槛,被认为是够得着才有生活,反之不配生活,那么,生活就会出现问题。
片中的维克多生活中问题得本源在于基础的生活条件被剥夺了,即便是结婚,即便是两个人都在努力的工作,他们依旧是买不起房子,租不起很好的住处,当他们的努力工作却换不回来基础的物质条件的时候,当时他们所处的社会就会矛盾重重。
本片上映在1962年的英国,这个时候,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影片成为主流,原因在于这样的影片所反映出来的现实问题确实是普遍存在的。当金钱为核心的社会氛围不断地升级换代的时候,我们身处与这个社会的普通人就会被异化为一种工具,工具是不需要给予一个人的尊严的,因此,金钱会幻化为各种各样的物质条件,对于这样的一种被“异化为工具”的普通人进行全方位的打击。
大家其实不必苛责本片中英格丽的母亲,而是应该看看为什么英格丽的母亲会用这样的态度来对待已经成为自己女婿的维克多。很显然,她认为这是一种自然而然地态度,维克多是一个一无所有的青年,自然需要自己在物质这一方面使劲的敲打。因此,当我们再去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或许,一切都在悄然改变,尤其是当影片中的内容成为了当代的日常之后,有些讽刺简直拉满。
……
你好,再见
抽屉电影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