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13时(北京时间12时)整,第一核电站“经过处理”的核污染水启动排海。经过17分钟,核污染水就经由海底隧道流进太平洋。日本计划今年排放31200吨,整个排海工作预计持续30年。据日本东电公司发布的消息,今天的核污染水排放量预计为200至210吨,每天的排放情况将在次日公布。第一阶段排海将持续17天,合计排放约7800立方米核污染水。在核污水进入大海后,海水呈现出两种颜色
如果只是吃了一些被核辐射污染的食物,会有严重的后果吗?据央视报道,核辐射放射性物质可以经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这三条途径进入人体。进入人体的放射性物质,在人体内继续发射多种射线引起内照射(可以想象在身体里一把持续发射子弹的枪)。当放射性物质达到一定浓度时,便能对人体产生损害。举个例子,此次核污水中残留的碳14物理半衰期约为5730年,可以在大海中长期存留。经过海洋生物食物链的层层富集和浓缩很可能就会进入人体内。
虽然核污水经过稀释浓度会变低,但经过海洋生物食物链的不断富集,会让放射性核素不断浓缩。人类作为食物链的顶端,通过食用海产品就间接地摄取了海水中的各种放射性物质,人体内的放射性物质积累就很可能会超过安全剂量。每一代人都吃进放射性物质,留在体内破坏DNA并且遗传,缓慢循环渐进的后果,不堪设想。
这些放射性元素进入海洋环境生态后,氚可能还不是最危险的,对人类、对海洋生物影响危害最大的是碳-14和碘-129。碳-14的半衰期约5000多年,碘-129的半衰期更长。碳-14会在海洋生物体内聚集,碳-14聚集的丰度或浓度可能是氚的50倍。
海关总署刚刚宣布:为全面防范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对食品安全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风险,保护中国消费者健康,确保进口食品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以及世界贸易组织《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有关规定,海关总署决定自2023年8月24日(含)起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
24日上午,总台记者实地探访了距福岛第一核电站约6.5公里处的渔港,港口停着十几艘渔船,却不见渔民身影。记者用辐射仪进行检测得出,福岛第一核电站附近的核辐射值是0.12、0.15,最大值在0.2左右,比东京的核辐射值0.01高出非常多。在沿途经过的地方,辐射仪显示最大值大约是2,而那些地区正是所谓福岛当地的无人区。受高辐射污染的影响,居民无法回到当地居住。
据之前对福岛核事故的监测,大部分污染物是会向东传播,然后跨越整个太平洋。其中也有一小部分污染物会通过西太平洋膜态水的传播向西南方向进入,大概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进入我国海域。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森林表示,日本核污染水经过一圈后,与我国接触的水域核放射量会降低很多。但放射量低,不代表影响不大。对于韩国部分消费者和零售商开始囤积海盐,专家表示,我国食用盐与韩国不同,主要来自井盐,不会涉及污染区域,居民不用过度囤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