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沙暴太猛,还是三北防护林不行?沙尘暴卷土重来我们该咋办?

刚刚说体育 2023-03-24 00:47:57

今天的中国,最尴尬的地方莫过于:经过74年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们终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越来越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却依然对北方如影随形的威胁力不从心。

因为,热兵器能让北方的游牧民族能歌善舞,核武器能让所谓的“战斗民族”偃旗息鼓,却挡不住大自然的猛烈“报复”。

谁能想到,一觉醒来,没有被“乱花渐欲迷人眼”,反而被铺天盖地的沙尘暴搞得差点儿窒息。那清明上河图般的“暖黄”色调,让人情不自禁地回到了那些个狂沙肆虐的年代。

在那些年,西北风不仅醇正,而且劲猛,比二锅头还要上头。在那一阵阵春风的吹拂下,虽然没有雾霾笼罩的“阴魂不散”,但却带来了遮天蔽日的沙尘,它们没有像雾霾一样“沁人心脾”,却让大家纷纷成了泥人。

所以,面对肆无忌惮的沙尘暴,无数深受其害的人民群众,比脱贫致富更翘首企盼的,是如何“人定胜天”地战胜沙尘暴。

那么,沙尘暴是可以战胜的吗?当然很难,作为宇宙间最主流的自然现象,沙尘暴存在于很多星球,是大自然的杰作,根本就不是小小的人类能与之抗衡的。

但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上最坚韧不拔的民族,最不怕的就是和可怕的灾难做斗争,“人定胜天”是我们的生存信条更是我们的求生本能。所以,作为比美国“罗斯福大草原工程”、苏联“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以及北非五国“绿色坝工程”更宏伟的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项目横空出世。

“三北”防护林工程,东起黑龙江省宾县,西至新疆乌孜别里山口,北抵国界线,南沿天津、汾河、渭河、洮河下游、布尔汗布达山、喀喇昆仑山,地跨13个省(区、市)的559个县(旗、市、区),总面积达406.9万平方公里,占到了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2.4%。

按照“三北”防护林项目的系统规划,从1978年至2050年,该项目前后跨度达73年,分为3个阶段、8期工程进行,规划造林5.35亿亩,将森林覆盖率从1979年的5.05%提到2050年的14.95%。

“三北”防护林工程之所以空间规模如此之大,历经时间如此之长,根本原因在于北方沙尘肆虐。而北方之所以动不动就“梦回北宋”,根本原因在于在“三北”防护林覆盖的区域,分布着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和广袤的戈壁,总面积达149万平方千米,占到了全国风沙化土地面积的85%,是“天然”的沙尘暴发源地。

而且更可怕的是,由于“三北”地区干旱少雨,生态脆弱,又因为人口暴增导致了越来越尖锐的人地矛盾,于是在大规模的不合理开垦后,“三北”地区本就严峻的的荒漠化更加一发不可收拾,比如20世纪50到60年代,每年拓展的沙漠化面积达1560平方公里;70年代后更是猛增至每年至2100平方公里。

“三北”土地的荒漠化,直接导致沙尘暴频繁光顾,北方人民动不动就灰头土脸,所以建设“三北”防护林,对沙尘暴开战势在必行。

事实证明,只要中国人民肯干,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自从“三北”防护林上马,北方环境开始了肉眼可见的好转,以往每年个把月的沙尘暴天气成了“稀客”,以至于当北方的雾霾一度越来越严重时,很多人将矛头指向了功勋卓著的“三北”防护林。

毕竟在很多人看来,“三北”防护林的建设,直接改变了很多地区的地貌,加大了地面的摩擦力,所以呼啸的西北风经过“三北”防护林的抵挡后,很快“再而衰,三而竭”,完全失去了“雾霾清洁工”的作用。

可以说,“三北”防护林作为我们的“绿色长城”,其抵抗沙尘暴的作用获得了几乎所有人的肯定,就连美国也不得不感叹中国“三北”防护林对地球生态改善的巨大作用。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在关注如何“无风除霾”时,沙尘暴却悄无声息地卷土重来。伴随着整个北方乃至西北广大地区再度黄沙漫天,不得不再度“吃土”的人民群众不得不纷纷陷入了深深的沉思,那就是:

“三北”防护林何在?

事实上,“三北”防护林一直都在,尽管存在树木更新迭代以及个别破坏防护林的违法犯罪行为,但“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从未停止,如今更是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第6期的建设。

那么,在“三北”防护林岿然不动的情况下,为何沙尘暴却不期而至了呢?静夜史认为根本原因在于“三北”防护林的树种存在问题。如果这些树平均高度达到1000米,阻挡沙尘暴那是毫无压力。

但众所周知,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树,也就是澳大利亚的杏仁桉树,高度也才156米,所以“三北”防护林表示无能为力。

而且如果我们“吃土”时“细细品尝”,会发现这些沙尘,普遍不是本地的味儿。

没错,它们大部分来自于我们的邻国蒙古。

作为世界第二大内陆国,虽然蒙古人口稀少,经济拉胯,但却有着如雷贯耳的名气。除了曾经令西方国家胆战心惊的蒙古骑兵,发源于蒙古的“蒙古高压”,更是很多国家天气预报的常客。

而肆虐北方的沙尘暴,也是拜蒙古高压所赐。

谁能想到,今年的北方不仅旱而且热,地面干燥不仅容易卷起扬尘,一度肆虐的蒙古草原大火更是让空气中充满着草木灰的气息。

所以,当蒙古高压增强并带来强大的下沉气流,西北风就不可避免地疯狂起来,当越来越多的灰土被卷起,沙尘暴就肆虐起来。

面对铺天盖地的沙尘暴,“三北”防护林可以有效阻挡离地不到20公分的大颗粒,而至于那些能飘到数千米高空的微小颗粒,就不可避免地大规模南下,并对整个北方展开了猛烈的侵袭。

可以说,气候的变化,是沙尘暴卷土重来的直接因素,更是蒙古沙尘暴大举南下的根本动力。事实上因为气候的变幻莫测,沙漠化这种极端天气将会越来越频繁。

但问题是,气候变化一直都在进行,为何我们的北方环境就能一度改善呢?静夜史认为蒙古作为气候干旱少雨的内陆国,本身就有沙尘暴产生的土壤。

蒙古高原1500至2000米的平均海拔,以及远离海洋的区位,让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水汽望而却步,事实上北冰洋才是蒙古水汽的主要来源地,这也都是蒙古不可避免地出现“北干南湿”的气候特点。

因为南方干燥,所以在没有认为因素影响之前,这里就是著名的沙漠地区,明末清初鞑靼部分为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就是以大漠为界。

由于大漠地处蒙古高压形成的西北季风南下的必经之地,所以北方被沙尘暴光顾也就不足为奇了。

可以说,蒙古沙尘暴肆虐并让我们殃及池鱼,首先是自然因素的结果。

但相比于自然因素的客观性,主观的人为因素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由于20世纪长期被苏联控制,蒙古走出了一条靠畜牧业和采矿业为经济支柱的发展道路。

因为在非季风区垦殖,本身就产出不高,所以为了多产粮食,蒙古只能不断加大开垦面积,而脆弱的草原生态一旦被耕地取代,就必然会被沙漠化威胁。

而即便没有在草原上开荒种地,放牧超过承载力至少7倍的畜牧方式,怎么看都是真正的竭泽而渔。

再加上喜欢养殖“刨根问底”的山羊,导致蒙古高原越来越秃。昔日本就勉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场景,彻底被漫山遍野的沙漠所取代。

而比恶性循环的农业畜牧业更可怕的,是敲骨吸髓般的采矿业。由于蒙古丰富的矿产都埋在地下而不是堆在草地上,所以蒙古必须向下挖。但问题是蒙古自身开采能力有限,而且缺乏植被恢复的能力和觉悟,使得本就斑秃的蒙古高原,变得“坑坑洼洼”。

众所周知,采矿不仅带来大量扬尘,不合理的堆放和运送更会加剧粉尘的产生。

于是蒙古不仅没有农业畜牧业及采矿业富起来,反而不得不承受环境破坏的可怕后果。

而更可怕的是,与蒙古山水相连的我们,不仅要在陆地上需要时刻应对蒙古天灾的外溢。更要随时遭受蒙古环境破坏的恶果,这比蒙古勾结美国给我们在政治和军事上造成的威胁更加要命。

所以,沙尘暴的卷土重来,不是“三北”防护林不行,相反正是因为“三北”防护林的建设,北方的人民群众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沙尘暴的大驾光临。

但问题是,蒙古从不治理的沙漠化问题,不仅让蒙古长期处于沙尘暴的笼罩下,更让我们无辜受累。如今蒙古的沙漠化面积早已超过了国土面积的80%。长此以往,蒙古必将成为名副其实的沙漠之国,在沙漠环境上成为“下一个迪拜”。

那么,面对这样愈演愈烈的无妄之灾,我们该如何应对呢?毕竟“三北”防护林建不到蒙古。静夜史认为,继续加强“三北”防护林的建设,是当前唯一的可行之策。除非蒙古认祖归宗,使得“三北”防护林能向蒙古高原的纵深延伸,从而真正改变其沙漠化的环境。

而且,融入中华大家庭,彻底改善粗放落后的经济发展模式,对沙漠化的治理无疑不可或缺。

所以,在“三北”防护林不断成型的背景下,扭转沙尘暴肆虐可谓“万事俱备,只欠蒙古认祖归宗”。只是,这最后一步,不知要何时才能成真。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4 阅读:132
刚刚说体育

刚刚说体育

每日分享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