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凝心聚力打造全省科技创新协同区

这个评趣事 2025-04-04 19:08:44

近日召开的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为我市持续深化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光谷科创大走廊东部传动轴建设,聚焦聚力打造全省科技创新协同区,进一步明确了奋斗方向。

众多参会的科技型企业和创新平台机构代表,在凝聚思想共识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表达了积极融入大局、助力打造全省科技创新协同区的信心与决心。

发挥优势 完善创新平台建设

“大冶特钢作为行业领军企业,申报全国重点实验室旨在防范卡脖子风险,构建全链条创新体系。我们将围绕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产业协同多维度发力,推动特钢产业尤其是黄石市特钢产业发展。”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文学表示,公司联合钢铁研究总院、上海大学,共同申请的先进特殊钢全国重点实验室,将致力于开展特殊钢应用基础研究,聚焦特殊钢冶金理论与前沿技术创新,努力在相关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成为我国先进特殊钢原创技术策源地,为提升国家高端装备制造水平贡献力量。

实际上,今年一开年,该公司就在忙着交付风电主轴承用钢。在16及以上大兆瓦主轴承用钢的自主研发和生产方面,大冶特钢的产品不仅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还凭借高可靠性、长寿命和低故障率在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推动中国风电行业从跟跑、并跑迈向领跑。目前,大冶特钢的高端轴承钢已覆盖盾构机、风电、高铁、航空等高端装备领域,并在国内头部企业实现批量供货。

同样前来参会的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则是与武汉理工大学、海螺集团联合组建了硅酸盐科学与先进建材全国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将围绕硅酸盐科学基础、低环境负荷制造、先进建材制备与应用三大战略核心,开展全链条和全方位系统性研究,以期突破硅酸盐科学新原理,发展高性能、多功能、环境友好先进建材体系。”据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加军介绍,实验室还将通过“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模式,高效推动创新成果规模化应用,引领产业升级。

近日公布的华新水泥年报显示,2024年,该公司全年营业收入342.17亿元,同比增长1.36%,创历史新高。企业之所以能够于行业困境中展现出强大韧性,离不开科技创新为其持续注入的发展活力。经过多年坚持投入,目前华新水泥公司已成功研发出国内首款抗压强度超过600MPa(兆帕)的超高性能混凝土产品;自主研发的助磨剂和砂浆持续在非洲工厂应用;经过成本优化的超低成本超可隆材料、自合成减水剂得到工业应用和推广。

2025年,我市实现了全国重点实验室从无到有,目前已形成以“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12家省重点实验室+97家省级创新平台+187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为科研主力的科技力量矩阵,现有全国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数量均居全省第2位。

协同发力 加快科创资源聚集

2024年3月,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与黄石共建武创院黄石协同创新中心,以科技创新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2025年,这一场双向奔赴的携手创新,正在迈入更为紧密的合作发展阶段。

据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刘维华介绍,目前创新中心建设进展顺利,已初步取得系列合作成果:联合三丰智能成立人工智能技术企业联合创新中心,助推黄石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推动孵化企业武汉三氟新材料,与黄石新兴管业开展技术对接,已完成小样测试;联合黄石科创人才基金,探索“直投+基金投”模式,共同投资武汉精锋微控;助力黄石未来产业创新创业大赛,组织武创院创新单元积极参赛,并获初创组一等奖等奖项。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与黄石优势互补、合作赋能,探索科技创新和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式,助力黄石培育打造更多新质生产力。”对于双方合作发展的前景,刘维华充满期待。

根据全市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我市将进一步在平台升级上协同发力,主动对接武汉科创平台,深入开展以用为导向的科创平台提质扩容行动,不断提升黄石科创平台能级。会议还对培育壮大创新企业提出具体要求,前来参会的劲牌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清安对此深有感触。

“劲牌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取得了显著成果。公司每年将约3.5%的销售额用于产品研发和科技创新,不断推动中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李清安表示,2024年,持正堂“中药配方颗粒关键技术及等效性示范研究”项目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同年,劲牌投入约4.5亿元用于科研和产品研发,未来劲牌仍会继续坚持加大产品研发跟科技创新的相关投入。

目前,劲牌拥有一支400多名科研人员的强大团队,其中一半以上具备硕士及以上学历。公司建立了十大科研平台,重点开展国家级和省级研发项目,为中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下一步,持正堂药业将推进中药配方颗粒关键技术与先进的物联网数字技术紧密结合,创新推出中药配方颗粒共享智慧药房项目。通过确保药材更安全、疗效更稳定、调配更精确、服用更方便,为全市医疗机构提供高效便捷的药食配送服务,让中医药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民众。

0 阅读:0
这个评趣事

这个评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