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凝晖批评华为的“封闭和垄断”模式,认为这种策略难以在全球竞争中有效对抗西方科技巨头。他指出,华为在某些专用领域(如军事、气象等)构建了相对封闭的技术生态体系,这种体系虽在特定领域有效,但难以汇聚国内多数力量,也难以实现全球化发展。
孙凝晖院士表示:“人工智能时代更加碎片。我们的这个NPU、GPU一大堆,NPU更多,所以整个这个技术战解决不了碎片化问题,对手已经形成垄断,很强大,你又是碎片化。当时我们一想,这就跟那个解放前,我们这个抗日战争的时候,我们都是一大堆军阀,每个小军阀都过得挺好,到四川那一个军阀占两三个县,一个军长就是一个军阀,国家就是有几个大军阀,山西就是个大军阀,那我们基本上碰到强敌的时候你没有赢的(可能)。共产党为什么能赢?就是搞了一个有点像这个开源,这个他是为所有人服务,大家一起来做做贡献,那我们的企业这个华为他就不这么想。”
“华为就是搞封闭,搞垄断,最好你们都别干,贡献给我就行了。你们都用我的芯片,你们都把技术给我,然后我搞一个端到端的,从这个制造到指令到软件到大模型,到这个应用,反正全都是我,智算中心到什么算力网全都是我,所以我想我们用这种中式的封闭、中式的垄断去对抗人家西式的封闭,西式的垄断啊,肯定是打不赢!”
孙院士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华为的垂直整合模式,即依赖自有技术和封闭生态来发展。这种模式被认为过于依赖企业自身,不足以应对西方开放式技术生态的竞争压力。然而,也有反对声音指出,华为的封闭性是出于战略考量,尤其是在中美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华为不得不采取更加独立的方式来规避外部技术封锁。
此外,孙院士还强调,国内芯片产业不能仅靠华为一家企业,呼吁更多企业加入,以形成多样化、开放的技术生态。这种“百花齐放”的策略有助于推动中国科技产业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和智能计算领域。不过从这个批评角度,很多网友并不买账,我们知道在华为没有涉足芯片领域之前,国产芯片的情况真的一言难尽,各种骗补贴丑闻频发。而这几年,随着华为全面涉足芯片领域,我国先进芯片产业突飞猛进,特别是被美国制裁之后,华为为了能够生产自研芯片,更是促进了国内从设备到代工工艺的快速发展。
对于孙凝晖院士的观点迅,不少网友认为,华为在面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制裁和打压时,被迫选择了自主创新之路,这是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他们指出,华为在芯片和操作系统等核心领域取得的成绩,是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典范。同时,也有网友质疑孙凝晖院士的观点,认为他过于理想化,忽视了现实环境的复杂性和华为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在很多网友看来,华为并没有搞垄断,华为的供应链是开放的,华为的手机里绝大部分都是采用的国内供应商的零部件,这都是肉眼可见的助力国产。
事实上,华为的发展模式也并非简单的封闭垄断。近年来,华为在自主研发的同时,也积极推进开放合作。以鸿蒙操作系统为例,华为从一开始就采取了开源策略,积极邀请开发者参与,共同构建生态系统。这种做法既能够集聚更多的创新资源,又能够避免被指责垄断。鸿蒙系统在短时间内就构建起了一个相对完善的生态系统,吸引了超过150万开发者加入。
总结来看,孙凝晖院士的观点引发了业界对华为发展模式的广泛讨论,有支持者认为华为的技术封闭是应对外部压力的必然选择,也有批评者认为过于依赖垂直模式可能限制其全球化竞争力。
不知大家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