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种洋葱浇水有讲究,把握好时机,保证不会缺水,肯定高产
在平原地区种植洋葱,是很多农户的重要农作物选择,那洋葱在平原种植时浇水可大有学问。
洋葱生长周期较长,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水分有着不同的需求。一般来说,在播种前的土壤准备阶段就需关注水分。洋葱种子十分细小,萌发需要足够的水分。通常,土壤相对湿度在70% - 80%是比较理想的状态。这个湿度数值是根据大量的种植试验得出的。如果土壤过于干燥,例如土壤相对湿度低于60%,洋葱种子萌发就会变得缓慢,甚至会有种子无法萌发的情况。相反,如果土壤湿度过高,达到90%以上,就容易造成土壤通气性差,种子可能会因为缺氧而腐烂。
当洋葱种子萌发后,长到幼苗期,浇水的原则是要保持土壤湿润。这时的洋葱幼苗对水分很敏感。每天浇水量大约在1 - 2升每平方米。可以想象一下,每平方米的幼苗就像一群嗷嗷待哺的小生命,每天这1 - 2升的水就像是它们基本的生存能量。对比那些浇水过少或者过多的小区,浇水过少的小区,洋葱幼苗生长缓慢,叶片会出现发黄、褶皱现象。因为水分不足会导致洋葱幼苗细胞的分裂和新陈代谢减缓。而浇水过多的小区,幼苗的根系会发育不良,根短小且易腐烂。因为过多的水分在土壤中占据了大量空间,空气无法进入,根系就难以进行正常的呼吸作用。
进入洋葱的鳞茎膨大期,这是决定洋葱产量的关键时期。此时洋葱生长迅速,对水分的需求急剧增加。这个时候土壤的相对湿度应该保持在70% - 80%。此时每株洋葱每天可能需要3 - 5升水,这是根据洋葱生长模型和实际产量之间的关系推算出来的。如果在这个时期缺水,洋葱鳞茎的增长速度会迅速下降。据调查,缺水严重的种植区,洋葱鳞茎的产量相比水分充足区可能会减少30% - 50%。这可不是个小数据,意味着农户辛苦劳作的成果会大打折扣。而如果水分过多,会造成洋葱鳞茎的含水量过高,不耐储存,容易出现腐烂现象。在储存期,含水量过高的洋葱鳞茎可能会腐烂掉60%以上,相比之下,水分适宜情况下的洋葱鳞茎储存腐烂率能控制在10%以内。
在冬季种植洋葱或者早春种植洋葱时,由于气温较低,水分蒸发慢。此时浇水频率要适当降低。在夜间最低温度0℃ - 5℃的时候,每10 - 15天浇一次水就可以,而不是一次性浇大量的水。这样可以避免土壤温度骤降,影响洋葱根系生长。如果是夏季高温时期在平原种植洋葱,蒸发量是冬季的10 - 15倍。这个时候需要根据土壤墒情每天浇水,甚至可能在早晚各浇一次水,保证土壤湿度在65% - 75%。
灌溉的方式也会影响洋葱对水分的吸收。传统的漫灌方式虽然操作简单,但水分利用率较低,只有40% - 60%。大量未被植物吸收的水分渗漏到地下,既浪费了水资源,又可能造成土壤积水。而滴灌可以有效提高水分利用率,能达到80% - 90%。滴灌就像是给洋葱的根部打点滴一样,将水精确地送到需要的地方。在相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使用滴灌的洋葱比漫灌的洋葱生长更为健壮,产量也会提高10% - 15%。
对于洋葱来说,观察土壤的干湿程度也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用手指插入土壤2 - 3厘米,如果感觉到土壤是湿润的,但手指抽出后不沾泥,那么土壤的水分就比较合适。如果手指插入土壤时很困难,或者土壤一抽手指就沾满硬结的泥土,那土壤可能比较干旱。如果手指抽出后带着长长的泥条,土壤就是过于湿润了。
在给洋葱浇水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天气因素。如果连续多日晴天,蒸发量大,即使土壤湿度在合适范围内,也需要适当补充水分。相反,如果连续多日阴雨天气,土壤可能会积水,就要停止浇水并及时排水。
总之,在平原种植洋葱,每个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都有差异,我们要综合多方面因素,精准把握浇水时机和浇水量,这样才能避免洋葱缺水的情况发生,实现洋葱的高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