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鲁迅祖居、三味书屋

梦溪冬秋水 2024-09-28 03:44:11

鲁迅祖居

出鲁迅纪念馆,过“德邻居”牌坊,又进了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周家老台门,建于清乾隆年间(1711年—1799年),是鲁迅祖辈世居之地。它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由门厅、大厅、香火堂、座楼等组成,是绍兴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台门建筑之一。

第一进,称台门斗。仪门上方悬挂着鲁迅祖父周福清的“翰林”匾。周氏家族在绍兴400年的历史中,属周福清获得的官位最显赫,因此当时在三个台门的门楣上都挂有“翰林”匾,它像三张巨大的名片,除了鞭策后世,也向别人展示荣光和尊贵的身份。

第二进"德寿堂",是周氏的公共活动场所,以作喜庆、祝福和宴会宾客之用,原名宁寿堂。为了避清朝道光皇帝的年号”宁”之讳,改为德寿堂,“德寿”取积善有德、福禄长寿之意。厅堂正上方与周家各台门一样高悬一块"德寿堂"大匾,匾下挂"松鹤图"大堂画一幅,并配对联:"品节祥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两旁柱子上有楹联两副:"持其志无暴其气,敏于事而慎于言。"、"虚能引和静能生悟,仰以察古俯以观今。"

第三进,“思仁堂”,为香火堂,是祭祖和办丧事的场所。中央上方设一神龛,放有历代祖宗牌位。现挂有“德祉永馨”匾,意指德行和福气源远流长。

三味书屋

出了鲁迅祖居,穿过街道,再去对面不远的“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是当时绍兴城内一所私塾。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道:“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鲁迅12岁开始到这里读书,前后长达约五年时间。

三味书屋的老师叫寿镜吾,前清学究,却知识渊博,为人方正,鲁迅虽不喜欢他僵化的教学形式与内容,但对老师还是一直心存敬意的,只要回乡便不忘去看望先生。

三味书屋是寿镜吾先生家住屋,共三进:

第一进,即台门斗,隐门上方悬挂一块“文魁”匾,此匾是为鲁迅塾师的兄长寿子持所悬挂,他在光绪二年(1876年)中丙子科举人,较为有名,此匾用来光耀门楣,并表示寿家出过举人,是书香人家。

在台门斗西边,过天井,有一小方竹园,竹园北边厢房现布置成“三余书屋”,“三余书屋”是“三味书屋”的原名,“三余书屋”的摆放仿照“三味书屋”,游客可在这仿真的书屋坐一坐,体验一下私塾生活,或者拍照留影。

第二进为大堂前,每逢祖宗忌日,红白喜事,贵宾到来的聚会之地。额枋悬挂“思仁堂”匾。厅堂柱子挂一浅绿色木板刻制的对联,联云:“品节泰山乔岳,襟怀流水行云”。后边金柱上挂着对鲁迅塾师寿镜吾德行、言论的赞颂抱对一副:“道义嘉谟见风骨,箴言懿德泽桑梓。”

过天井,即第三进——座楼,这里分别是小堂前、书房和寿镜吾先生卧室的原状陈列。

小堂前是用来接待亲朋好友的地方。寿先生的书房,是典型的塾师之家书房布置,有《二十四史》专用书柜、普通书柜、文房用具等。房内额枋上悬挂着“三余斋”匾,“三余”取义于《三国志》裴松之注,即董遇所说“为学当以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意思是人们要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发奋学习。

从第三进往东,就是寿家台门的东厢房,分南、北两部分。南边厢房现陈列着介绍历史文化名城绍兴的古代教育史,分“越中府县学、越中书院和越中学塾”三大块内容。北边的厢房即为鲁迅先生的读书处——三味书屋。

书屋与鲁迅先生描写的布局相同,字匾、松鹿画,桌椅等。站立屋外,眼前仿佛有鲁迅儿时的身影浮现:坐在南墙下——那张曾因迟到挨批评而用小刀刻下“早”字自勉的书桌旁,静静地看书,静静地沉思……

0 阅读:0

梦溪冬秋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