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藤编,匠人指尖上的优雅艺术

都市时报 2025-02-21 16:51:08

在云南边陲的腾冲

隐匿着众多令人称奇的手工技艺

今天

让我们将目光聚焦于

腾冲三宝之一的藤编

藤编,乃是腾冲的非遗技艺瑰宝。千百年来,勤劳聪慧的能工巧匠们代代相传,将腾冲铸就成了闻名遐迩的“藤编之乡”,藤编工艺之花在城乡处处绽放。

回溯藤编的历史,《三国志》里有“藤甲军”的记载,其藤甲由藤条编织而成,“渡江不沉,经水不湿,刀箭皆不能入”,令人惊叹。往昔,在腾冲边境的明光、界头、古永一带,众多道路遇江河时,多沿用古老的藤桥。这种藤条牵引编制的便桥形如网槽,虽晃晃悠悠却经久耐用。或许正因藤条在腾冲的广泛运用,古代腾冲的地名常见“藤越”“藤川”等,《旧唐书》中还记作“腾充”,意为“藤条充盈之地”。直至明末清初,“藤”字才雅化为“腾”。

腾冲与缅甸接壤的边境原始老林盛产一种优质藤条,质地坚韧,身条修长,外皮光润,手感顺滑,弹性上佳,被称为藤蔑,是绝佳的天然编织材料。

聪慧巧思的腾冲人,自古便擅用这一天赐之物,制成坚实耐用又古朴美观的藤编制品,藤编也成为当地古老的民间手工艺。

藤编品类丰富,古雅中蕴含新意,实用与艺术兼具,无论置于何处都恰到好处,故而产品畅销。如今,藤编工艺普及城乡,所产器具除了传统的桌椅,还有筐、篮、盒、箱以及花架、书架,甚至全套的客厅、书房家具。

藤所编成的器物,自带清凉、古朴、雅致与天然的生命力。它生于山野,汲取天地精华,充满生机,刚柔并济。因原材料珍稀,如今腾冲多从缅甸进口藤条。

藤编工艺极考验匠人耐心。手编是关键且最难的步骤,只有经验丰富的熟练匠人才能胜任。藤枝、藤芯为骨架,藤条在老师傅指尖灵动翻飞。一件藤制品通常要历经打藤、拣藤、洗藤、晒藤等十几道工序,以藤枝、藤芯或竹为骨架,用藤皮或嫩藤芯编织,充分展现藤条的特性。

绳编、松叶编、六角细编等复杂工艺,对匠人手艺、耐力和眼力要求极高,一步出错便要全盘重来,机器无法替代。最后经过火烧毛刺、抛光,粗野的老山藤散发出迷人光泽。

得天独厚的资源和能工巧匠,让腾冲很早就成为“藤编之乡”。要说如今哪里藤编最出名,当属马常。

上马常的杨爱庆手艺精湛,其子杨文潮受其熏陶且外出学艺,博采众长,设计出独特花纹和技法。

如今,他家不仅编家具,还结合新工艺创作工艺品,古雅且具新意,实用又美观。其编织的包色泽典雅、手感温润,富有自然原始的张力。为景区设计的藤编作品,做工精细,线条流畅,造型典雅,将自然与生活完美融合,尽显藤编独特魅力。

传统文化值得珍视守护

藤编工艺带来心灵慰藉

千年藤条

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延续至今

来源:腾冲文旅

编辑:姜蕾

审核:钟玲

终审:彭德光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