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屠城,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呢?

笑看历史风云 2025-01-09 16:45:59

在古代屠城是一件很常见的事,而且很多屠城的事迹并不会受到历史的指责。原因很简单:对于古代的史学家来说,他们出于士族怎么会顾及百姓的死活呢?而且古代的屠城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原因很简单,如果你是士兵冒着生命危险出生入死却一贫如洗,你为什么要拼命呢?因此古代的名将要不人品好把自己的赏赐分给士兵,要不就是通过屠城劫掠来收买人心,当然这不是屠城的主要原因,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古代将领为什么喜欢屠城,以及屠城的利弊在哪里?

屠城

首先就是战略性屠城,比如蒙古西征时为了让花拉子模投降而展开屠城。因为蒙古军队只有几十万,但花拉子模却有百万人口,如果蒙古军队攻城拔寨,那么花剌子模还没有占领,蒙古人就死光了。从这个战略来说,蒙古的屠城战略是成功的,成吉思汗确实也达到了战略目的。但这个成功有一个前提就是花拉子模苏丹的懦弱,他一味逃跑因此这些城池不管抵抗还是投降都会陷落,既然这样对城主来说他们为什么不选择投降呢?而这个战略在后期却慢慢发生了变化,因为他们的苏丹换了。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如果这个城池抵抗了蒙古人,那么投降还有意义呢?因此这些人哪怕是为了活命也会困兽犹斗,尤其是巴鲁湾之战让花拉子模人看到了希望。因此在西征后期,花剌子模的反抗特别激烈,试想一下如果你的城池和蒙古人交战,失败后就会被屠城,那么你还会投降吗?而你的百姓为了不被屠城会加入你的军队拼死守城,最终就连成吉思汗的孙子都死在了花拉子模人的反抗中,如果不是蒙古班师,那么蒙古大军会被完全耗光也不一定,因此这个战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花拉子模苏丹的神助攻。

蒙古西征

其次就是项羽的屠城,而项羽失败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陷入到齐地不能自拔。那么项羽为什么会陷入齐地呢?就是因为屠城的第一个负面因素仇恨,项羽的屠城加重了齐地对项羽的仇恨,因此一旦楚军离开就会有齐人劫杀楚军。而项羽每一次屠城都会引发更大的仇恨,原因很简单:一个会恐惧死亡,但不会恐惧亡亲之仇。同时屠城会引发另外一个负面:就是恐惧,从人性来说,谁也不会喜欢一个嗜杀成性的人,因此西楚的英布和打野人彭越等人都选择归属刘邦,原因就在这里。

有一个野史,就是项羽在逃亡江东时遇到一个农夫,农夫因为项羽嗜杀成性而指了一条错误的道路这才来到了乌江,这也是项羽屠城的反作用。其实之前项羽的风评并不高,只不过因为我汉武帝给司马迁上了宫刑,司马迁这才单独给项羽开传记来恶心老刘家。但不管怎么说,项羽的失败与屠城是紧密相关的。最起码因为屠城的恶名让张良等人远离项羽导致西楚人才流失却是事实。楚军除了军事都是短板,而刘邦除了军事都是优势,长久作战楚军如何不败呢?

战争

屠城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其实看你是举刀的人还是被砍的人。在历史上三种人是不怕屠城威胁的人:一种是不惧生死的人,另外一种是走投无路的人,第三种是血海深仇的人。而他们才是战争的主力,换句话来说,屠城只能吓住懦夫而吓不住英雄。如果守城将领以死明志主动抵挡,你的屠城只会导致他们更加团结来拼死一搏。而刘邦为什么能先入咸阳,张飞为什么能先去成都,因为对懦弱的人来说不管威逼还是利诱他们都会投降因此根本没有屠城的必要。

如果蒙古攻打花拉子模时的苏丹是扎兰丁,如果他能换掉这些懦弱的王爷派勇士守城,那么蒙古人的屠城之法只会适得其反。如果花拉子模人为了活命拼死抵抗,那么就算拿下花拉子模三分之一的领土,蒙古人也得死好几遍。换句话碰见一个懦弱的苏丹,不管你屠不屠城,这些城主都会选择投降。比如曹操重兵压境刘棕投降,很多人说他恐惧曹操屠杀荆州百姓。那为什么刘备没有屠城,刘璋也投降刘备了呢?因此他们生性懦弱,只要敌人势大他们都会投降。

赤壁

换句话说投不投降和屠城关系不大,和性格紧密相关。刘备守着新野弹丸之地却不投降,难道他不知道曹操屠城的可怕吗?孙权以剑砍桌角来表明自己和曹操决一死战的决心。并且孙权对周瑜说过:汝若不胜,则吾率士卒与曹贼决一死战。对于这些枭雄来说,哪怕你屠一万座城池,他们还是会拼死一战。因为他们连死都不怕,还怕你在他们死后胡作非为吗?曹操屠城名声之外,曹军权势雄踞北方于内,但就是刘备孙权这种不畏生死的态度,才有后来的赤壁翻盘之战。还是一句话:哪怕是屠城这样的恐吓,它也只能吓住弱者,而吓不住强者。那么,你认为屠城有用吗?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