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的票房一路飙升至93亿,开始攀登世界的票房排行榜。
各位观众也乐在其中,甚至给电影中的人物都进行了打分。
意想不到的是,申公豹的评分甚至超过了哪吒和敖丙,以9.9分成为人物评分的第一名!
这个角色被观众们高度认可,极大地引起了大家心中的共鸣。
我们以为他只是故事中的配角,但是他是我们每一个人。
01成见:难以跨越的高山
所有人都认为他要屠城的那一刻,印证了五年前那句“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而他却拿起了武器,一个人对抗三大龙王,亲自打破了那座大山。
大家都戏称“他的一跃撑起了2亿的票房”。
在其他影视作品的影响下,申公豹给我们留下的就是“反派”的标签,所以在看到陈塘关被灭的那刻,我们自然而然的认为凶手就是他。
那一刻,我们也变成了那座山。
就如同,太多的妖因为成见而没有机会成仙,而被炼制成丹药。
生活中也是一样的,太多的时候我们怀有成见去看待别人,也会因为别人的成见饱受不公。
在职场上,年轻人常被贴上“经验不足”的标签,而年长者则被质疑“过于落后、思想顽固”。殊不知,年轻人或许有着创新的思维与无限的活力,而年长者则拥有宝贵的经验与智慧。
02努力:真的可以成功吗
申公豹经过千年的刻苦修炼,不仅化为人形,还成功拜入了元始天尊门下。
这从表面上看,他就是“全村第一个大学生”,风光无限,为妖族争了一口气。
在仙界,他一直得不到重用,干着不为人知的脏活,这么多年攒下的丹药也只有几颗而已。
明明他一直努力上进,从来没有懈怠修炼,为什么还沦落至此?
社会中不乏有“捷径”,“没有背景的普通人”很大程度上是难以超越所谓的“关系户”的。
有人靠关系轻松晋升,有人凭天赋一鸣惊人,而“申公豹”只能埋头苦练才能前进一点再前进一点。
仙界对妖族的打压,正如现实中的潜规则,让“出身底层”的妖族子弟的上升通道愈发狭窄,甚至会被不分青红皂白的“排挤”和“镇压”。
有时候觉得,可能寒窗苦读,考取名校就能出人头地。但后来才发现,这可能仅仅只是开始。
上班之后加不完的班,做不完的方案,却发现领导会偏心向“自己人”。
这就是现实的悲剧,努力并不一定可以成功,有些资源就是掌握在上位者的手中。
03困境:出生就注定的阶级和难以改变的规则
申公豹生来就是妖,是注定被鄙视被看轻的一类,可他仍然不服输,成为了元始天尊的弟子。
可他始终不如别人,不如那些生来就是仙族的。他是“异类”。
出生就决定的阶级,是难以跨越的鸿沟。
玉虚宫的仙家弟子们吃着仙丹,他却要拼上百年不眠不休的苦修,才能勉强挤进师门。
当仙界子弟享用着仙界分发的丹药、喝着琼浆,妖族却要为每颗丹药赌上性命——这何尝不是现实中"三代人的努力凭什么输给你十年寒窗"的残酷映射?
在为“特定人群”服务的规则面前,我们普通人戏称自己为“小镇做题家”。
我们天真的认为,只要努力做题,通过考试,挤进某些圈子就能改变命运。
可我们没有“背景”,循规蹈矩遵守规则,到头来不过是成为别人的“工具人”,发现自己不过是庞大机器中可替换的标准化零件。
04破局:成为自己的英雄主义
申公豹经历了太多的不公平,但他仍然不会把自己看作是“反派”。
他有自己的信仰和坚持。
他曾在“邪恶水蜜桃”的打压下做过坏事,但最终还是离开了仙界。他偷了灵珠,表示对仙界的不满,但他始终渴望着重新改写规则。
在父亲和弟弟都丧命的关头,他仍然保持着冷静,在绝境中也有自己的坚守。
他几乎没有犹豫的救下了李靖夫妇,甚至连申小豹的尸体也没有带走。
他挥鞭而起的那一刻,成为了他自己的英雄。
电影结尾,申公豹说:“家人已逝,世间再无留恋。”
这句话不是绝望的哀鸣,而是新生的宣言。
他终于认清了仙不过是上一个规则中的上位者,他挣脱了“成仙”的执念,完成了对成功学陷阱的终极解构。
在哪吒说“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时刻,申公豹用行动给出了更加深刻的答案:“命由天定,但路可以自己选。”
这个评分9.9分的"反派",实则是千万普通人灵魂的镜像。
他的困境是我们的职场焦虑,他的反抗是我们的深夜呐喊,他的觉醒是我们的集体修行。
或许真正的英雄主义,不是成为屠龙少年,而是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