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由于色泽鲜艳、酸甜可口、营养丰富,被誉为“水果皇后”,深受大众喜爱,设施栽培技术的发展在促进草莓种植面积增加、保证草莓周年生产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比如极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因此如何让草莓在种植期间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产量是当前我们迫切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江苏省草莓产业技术体系研究发现在草莓育苗期进行育苗期病虫害防治能够大大减少草莓种植期间出现的病虫害发生率。虽然各地制定了配套政策,积极推广育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并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成效。
但本团队在对江苏省草莓种植户调研时发现,农户由于成本较高、对于技术操作不够了解等各方面原因导致部分育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采纳率并不高,地区之间差异性明显。
基于此,本团队从经济研究的视角,考察并统计草莓种植户育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采纳情况和地区差异,并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影响育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采纳的重要因素, 进而为提高体系育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的效率和效果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1 育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采纳情况
1.1 育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采纳变动情况
育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属于综合性防治技术,是一类包括各种单项技术在内的技术系统。结合目前江苏省草莓产业技术体系主要的技术推广方向,以汤山、句容、相城、海门等11个草莓种植基地的育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采纳情况进行分析,其中育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主要包括选用脱毒种苗、选用穴盘基质匍匐茎压苗或扦插育苗、选用不带虫害的基质、选用上年水稻或水生作物地块、母苗定值前的药剂蘸根、药剂防治等,采纳其中某一项技术即视为采纳了该类技术。
通过对2023年调研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调研的294位农户中有60户直接购买了外购苗,234户均采用了两种以上育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可见目前草莓育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成效显著,但仍需加大推广力度。
图1 各项育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采纳情况
从技术种类来看,这八项育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中药剂防治的采纳率最高,采纳率超过 85%,其次是选用选用上年种植的水稻地块,采纳率超过70%,平衡施肥和湿度控制的采纳率也超过了50% 其余四项技术的采纳率均不足 50%,选用不带虫害的基质最低。从效果来看,大多数育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效果满意程度达到75%以上,说明防治技术颇有成效。
1.2 各项育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地区采纳差异情况
(1)选用脱毒种苗
图2 脱毒种苗采纳率
通过对所调研草莓种植户进行地区分类,可以得到脱毒种苗各地的采纳率,见图 3-1-2。由图可知, 睢宁和铜山选用脱毒种苗的采纳程度均较高,分别达到 69%和50%。除睢宁、铜山外,其余基地的采纳率相对较低,其中相城基地的采纳率最低,仅为5%。据调研了解到,睢宁和铜山对育苗较为重视,当地对选用脱毒种苗推广到位,农户对当地政府的推广较为信任,所以脱毒种苗选用率较高。
苏州相城因主要发展工业,地块紧缺农业,所以当地对农业发展较为忽视,草莓农户分散,政府也缺乏相应先进的技术推广农户,所以相城的草莓农户对先进的育苗技术掌握较为滞后,所以脱毒种苗选用率低。在所调研的234户农户中,选用脱毒种苗的有61户,其中47户认为效果较好,38户认为操作较为简单,大多数农户是通过农资店或者网上购买,技术来源大多是从亲朋好友那里听到。虽然良好的使用效果使得农户对该项技术认可度较高,购买脱毒种苗成本较高再加上政府支持、推广力度较为缺乏,因此各地采纳率并不是很高。
(2)选用不带虫害的基质
图3 选用不带虫害的基质采纳率
从 2023年数据来看,睢宁基地选用不带虫害的基质采纳率最高,达到 69%,其次是经开区和铜山基地,采纳率分别为45%和38%,相城基地的采纳率最低。综合来看,未来对于选用不带虫害的基质的宣传推广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在所调研的 234户农户中, 采纳不带虫害的基质的有41户, 其中 33 户认为效果较好,33户认为操作较为简单,30 户认为获取较为容易,超半数农户通过本镇农资店就可以购买, 每亩成本在300元左右,成本较高可能是影响农户采纳不带虫害的基质的主要因素,他们更愿意采取成本相对较低的化学农药等方式来防治蚜虫、红蜘蛛、炭疽病等。
(3)选用上年水稻或水生作物地块
图4 选用水稻或水生作物地块各地采纳率
由图 3- 1-4 可知,海门基地的水稻或水生作物地块采纳率最高,达到 80%以上,经调研了解发现海门的草莓种植户大多依附于当地农场,水稻田面积较大且当地关于选用水稻田育苗的宣传推广很重视,农户对它的功效比较了解,所以采用程度高。
东海基地的采纳率增长幅度最低,仅为20%,这可能与当地农户多用高架大棚种植有关。在所调研的 234户农户中,采纳水稻田或水生作物地块的有172户,其中130户认为效果较好,93户认为操作较为简单,100户认为获取较为容易,水稻田或水生作物地块的租金大约在每亩1500元左右。选用水稻田或水生作物育苗的采纳率相对前两项技术高可能是因为大多数农户在种植草莓前还有种植其他农作物的经验,对该技术方法较为了解,获取相对容易,获取成本也相对较低。
(4)选用穴盘基质匍匐茎压苗或扦插育苗
图5 选用穴盘基质匍匐茎压苗或扦插育苗各地采纳率
总体来说, 使用穴盘基质匍匐茎压苗或扦插育苗的农户并不是很多,采纳率不超过60%,调研的 234户农户中仅有84户采纳该项技术,主要分布在经开区、睢宁、句容等地,其他大多数地区的采纳率均不足30%。这84位采纳农户中有73户认为采纳效果较好,55位农户认为操作较为简单,购买也较为便利,这些农户表示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愿意继续使用,但也有农户由于操作较为困难对性诱剂的采纳积极性不高。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农户没听说过穴盘基质匍匐茎压苗或扦插育苗这项技术,说明该项技术的推广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这可能与该项技术还没有进行大规模试点推广有关,相关技术人员在进一步优化技术的同时要注重对农户的宣传普及。
(5)母苗定值前的药剂蘸根
图6 选用母苗定植前药剂蘸根育苗的各地采纳率
从2023年调研数据来看,总体对母苗定植前选用药剂蘸根的采纳率并不是很高,采纳率不足50%,盐城采纳率最高,为43%,东海的采纳率最低,为14%。在所调研的 234农户中,采纳母苗定植前选用药剂蘸根的有93户,其中74 户认为效果较好,大部分通过本镇农资店购买或者产业体系发放获得,但仅有17户认为操作较为简单,大部分农会认为操作过程重复繁琐,因此各地在推广时要注意强调天敌使用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引导农户正确、科学、高效地使用母苗定值前药剂蘸根的方法。
(6)平衡施肥
图7 选用平衡施肥育苗的各地采纳率
总体来说,使用平衡施肥育苗的农户较多,采纳率都几乎超过了 50%,东海的采纳率较低,为22%,可能是因为东海的大多数农户都采用高架大棚种植。调研的234 户农户中有207户采纳该项技术,其中138户认为效果较好,145户认为操作较容易,购买较为便利,通过农资店或网上就可以购买。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农户会加大平衡肥的用量,这反而降低了平衡肥的效果,因此各地相关技术人员在推广该项技术的过程应加大对农户使用肥料用料的培训,让平衡肥尽可能发挥应有效果,使农户受益。
(7)湿度控制
图8 选用湿度控制育苗的各地采纳率
从2023年调研数据来看,海门基地和盐城基地的采纳率最高,分别达到53%和51%,东海的采纳率最低,为 14%,可能是因为东海的大多数农户都采用高架大棚种植。在所调研的 234户农户中,采纳适度控制育苗的有135户,其中121户认为效果较好,90户认为操作较为简单。
据调研了解到,大多数农户都知道育苗期间湿度控制的必要性,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多数农户都是凭借经验来进行湿度控制,所以效果不好保证,海门、盐城、经开区的采纳率较高可能是因为当地在推广该技术过程中给农户发放了湿度控制器,让农户可以直观量化各个时段的土地湿度,使湿度控制操作较为简便且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因此各地在推广该技术过程中可向以上三个基地效仿给农户发放湿度控制器,引导农户正确、科学地育苗。
(8)药剂防治
图9 选用药剂防治育苗的各地采纳率
总体来看,选用药剂防治育苗的采纳率非常高,海门基地甚至超过了90%,除了主要使用高架大棚种植的东海基地采纳率较低外,其余基地的采纳率也都超过了60%,说明该项技术的推广成效较好,使用效果也得到了广大农户认可。
在所调研的 234户农户中, 采纳生物菌肥菌剂的有203户,其中178户认为效果较好,186 户认为操作较为简单,180 户认为获取较为容易,通过本镇农资店或者网上均可购买。据调研发现,大多数农户虽都知道使用药剂防治的必要性,但和平衡施肥一样担心效果而加大用量,这种做法不仅会降低药剂防治的效果,还会提高土壤污染程度,破坏生态环境,所以后续应当加大对药剂防治用量的宣传,提高草莓种植户预防未来风险的认知,鼓励草莓种植户合理使用药剂。
2 育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采纳决策的影响因素
2.1 模型设计
不同类型的育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的采纳率由于推广程度不同、农户对技术的认知不同、技术采纳成本不同、获取渠道不同等而有较大差别。在这一部分,我们分别考察影响农户采纳不同类型的育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理化诱杀害虫技术和生物防治技术的因素,包括市场、政府技术服务、农户家庭禀赋、户主个体特征等各个方面,建立Logit 模型如下所示:
其中,因变量表示农户技术采纳决策,取值1表示农户采纳了育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取值为0表示农户未采纳育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T1表示市场特征,包括是否与超市或商贩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T2表示政府技术服务,包括政府是否提供现金或物资补贴、农户参加培训次数,Zi 表示农户及家庭特征,户主个体特征包括户主性别、年龄,家庭特征包括草莓种植年限、家庭年收入,ui为随机误差项。
2.2 实证分析
表1报告了 Logit 模型的估计结果,结果显示,对于脱毒种苗技术、不带虫害的基质技术和选用穴盘匍匐茎压苗技术,市场特征中的与超市或商贩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对技术采纳有显著正向影响,说明稳定地供销关系会降低滞销地风险,农户才愿意尝试一些成本较高地育苗技术。政府技术服务中的培训次数对技术采纳不显著,但政府补贴对技术采纳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在采纳这些技术时会顾虑成本,因此当地政府因加大对农户的物资补贴,采纳率才会显著提升。家庭特征中的草莓种植年限和家庭年收入也在5%的水平上统计显著,说明农户家庭年收入越多、种植草莓年限越长,越可能采纳这些成本较高的技术。
对于水稻田或水生作物育苗技术、药剂蘸根技术、平衡施肥技术、湿度控制技术和药剂防治技术来说,政府技术服务中的培训次数对技术采纳决策有显著正向影响,说明各地相关技术人员应加对农户相应育苗病虫害防控技术的培训力度,让农户更加科学地进行育苗。
综合来看,上述防治方法地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各不相同,但家庭年收入对这些技术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可能因为这些家庭由于资金相对富足, 也更愿意尝试新技术来改善草莓育苗情况。综上所述,各地在推广育苗技术时不仅要加大宣传,还应该切切实实为农户考虑,为他们尽可能多地提供一些技术培训、现金补贴、稳定地供销对象等,让农户在采纳这些育苗技术时真正意义地实现效益的增收。
3 结论与建议
(1)因地制宜地做好推广示范工作
通过对比不同基地的育苗期病虫害防治采纳情况,我们发现技术采纳情况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这一方面可能与当地育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程度相关,例如东海基地、句容基地、海门基地和经开区由于当地重视草莓的种植,选用脱毒种苗等育苗期病虫害防控技术可以能实现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另一方面可能与当地种植的草莓品种有关,例如徐州较少有种植户种植红颜,大多数选择种植宁玉、章姬等,由于不同草莓品种其抗病性各有差异,针对不同品种的草莓采取不同的育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无疑是合适的。
技术推广工作既需要国家或者省内政策的概括性指导,又需要根据当地实际种植情况,综合考虑气候条件、草莓品种、技术成本、农户接受度等因素针对性地开展推广工作,找到适合当地种植户的技术种类、推广方式和手段,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推广工作的时效性和科学性,让育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在各地草莓产业中发挥最大效益。
(2)引导经营主体建设,提升农户组织化水平
充分发挥草莓产业示范基地、协会、合作社等主体的示范引导作用,调研过程中可以看到制度完善、运行规范的经营主体会自发开展包括培训、观摩在内的各项活动,促进新技术在这个组织内部的传播。地方政府部门应当在经营主体建设上多下功夫,以更实际有效的措施,引导其朝着制度化、规范化、实用化的方向发展,而不是流于形式,真正起到帮助农户生产和销售的作用。地方政府可以在职能范围内开展奖补激励政策,为其提供良好运营环境。
(3)合理采用激励措施,鼓励更多农户采纳
实证结果显示政府提供的培训和补贴能正向促进农户的采纳决策,由于大多数农户对新技术的态度较为保守、被动,就算参加培训了解了育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也会考虑到成本、生产不确定性等原因选择不采纳,这就显示出政府补贴持续性、广泛性的重要性。当农户通过免费渠道获取技术补贴时,其积极性便有所提高,同时当周围农户采纳比例较高且其可以观察到明显防控效果时也会带动未采纳农户采纳技术。可以考虑实施物资购买优惠政策,引导农户主动采纳育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或者适当扩大补贴的范围,真正实现技术推广、农户受益的初衷。
(4)强化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农户采纳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根据数据统计,我们发现江苏省草莓种植户了解育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来源主要是通过讲座和培训,说明我省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对于一些尚在推广中的技术,很多农户存在了解不深的情况,如不清楚湿度控制、药剂防治的具体用量,会造成事倍功半的结果,从而会降低农户 的采纳积极性,认为花费了较高的成本,效果却不明显。所以,在后续的技术推广工作中除了要扩大培训覆盖面外,还要强调各项技术的操作注意事项和经济实用性,增强农户对育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的适用性认知和盈利认知,引导农户规范、正确地应用各项技术。
如果当地农业部门经济条件允许,还可以邀请专业技术人员来试验示范基地进行实地操作教学,使每位农户能够真正掌握育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操作要点。育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是一个全流程的工作,相关推广人员在向农户介绍讲解技术后,还需要对农户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进和反馈,在草莓育苗和种植过程中及时解答农户遇到的难题,及时纠正农户的不规范操作,从而修订合适的技术推广方案,从而具有精确的传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