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丝珐琅鎏金铜御制诗万年如意挂屏
规格:83*56cm
掐丝珐琅,又称 “景泰蓝”,集冶金、铸造、锻打、绘画、窑业、雕、錾、锤等多种工艺于一身,是中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其工艺起源可追溯至元代,成熟于明代景泰年间,因当时多用蓝色珐琅釉料,故得名 “景泰蓝”。这种工艺以铜胎为骨,细铜丝掐成纹样焊于胎体,再填以石英、长石、硼砂等矿物质釉料,经高温烧制后形成色彩斑斓、坚硬如瓷的表面,既有金属的坚固,又具珐琅的华美,被誉为 “一件景泰蓝,十箱官窑器”,历来是皇家贵胄彰显身份的重器。
此件掐丝珐琅挂屏呈如意云头形,造型独特而优雅,如意在传统文化中本就寓意着万事顺遂、吉祥如意,这一经典造型为挂屏奠定了美好的基调。其屏心填充着浅蓝色珐琅釉,色泽清新淡雅,宛如澄澈的天空,给人以宁静而柔和的视觉感受,为后续精美的装饰提供了绝佳底色。
屏心之上,以掐丝工艺勾勒出以万字锦纹为地的清供图。万字锦纹,即 “卍” 字形纹饰,在古代,“卍” 字为一种符咒,被视为太阳或火的象征,在梵文中意为 “吉祥之所集” 。佛教认为它是释迦牟尼胸部所现瑞相,有吉祥、万福和万寿之意,唐代武则天将其读作 “万”。以万字锦纹为地,寓意着吉祥连绵不断、万福万寿。匠人以铜丝为笔,在屏心上精心掐出这繁复而规整的锦纹,线条流畅且均匀,展现出非凡的技艺。
在万字锦纹之上,清供图中的各类元素栩栩如生。钧窑盆中盛载着兰花与赏石,兰花清幽高洁,赏石古朴雅致;青铜壶中插着白玉如意与梅花,白玉温润,梅花傲雪凌霜;海棠式花盆中月季及其他花丛争奇斗艳,红釉盘上盛放着佛手、柿子、石榴 “三多”,寓意多福、多子、多寿。每一处细节皆以掐丝细致呈现,再填以色彩斑斓的珐琅釉料,经烧制后,色彩鲜艳且持久,仿佛将自然的生机与美好永久定格。
画面右上方錾刻着于敏中隶书御制诗 “彤庭增喜气,绿野遍春光,御制句”,字迹刚劲有力又不失飘逸,尽显书法之美。落于敏中款和印,更增添了挂屏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底蕴。于敏中乃乾隆时期的重臣,其书法造诣颇高,能将其书法錾刻于挂屏之上,足见此挂屏的尊贵不凡。而鎏金工艺则为挂屏增添了华贵之感,铜质边框经鎏金后,金光闪耀,与掐丝珐琅的绚丽色彩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此挂屏原款珍藏于上海博物馆,作为博物馆的重要藏品,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是清代宫廷工艺与文化的杰出代表。它既反映出乾隆时期宫廷对工艺品质的极致追求,又展现了当时宫廷艺术融合仿古与创新的独特审美观。
欢迎关注,每日更新家居空间雅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