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有养绿植的习惯。像我有个朋友,在家里弄了个小阳台花园,种了不少花花草草。可他老是跟我抱怨,说有些绿植养着养着就黄叶了,叶子也掉得厉害,不知道咋回事。其实啊,很多时候是浇水施肥没搞好,还有根系的问题。今天咱就来聊聊土培转水培过渡法,这里面根系处理可是关键,做好了能让绿植成活率大大提高。
咱先说说这土培转水培为啥这么难。好多绿植在土里待久了,根系适应了土壤的环境。突然换个水培环境,就像人从一个熟悉的房子搬到陌生的地方,肯定得适应一阵儿。而且不同的绿植,根系的特点也不一样。比如说绿萝,它的根系比较发达,在土里能很好地吸收养分和水分。可要是直接把它从土里拔出来放到水里,那些根可能就受不了,开始烂根。
再看看吊兰,它的根系相对比较细长。在土培的时候,根系在土壤里能舒舒服服地伸展。一旦转水培,根系在水里的生长空间和方式都变了,要是处理不好,就容易出问题。还有像多肉植物,它们的根系比较浅,而且储存了很多水分和养分。土培转水培的时候,对水分的控制就更讲究了。
我有个网友,住在南方的一个小城市,那地方气候比较湿润。他在家里的客厅养了好多绿植,其中有一盆虎皮兰。这虎皮兰啊,在土培的时候长得还不错。后来他想试试水培,就把虎皮兰从土里挖了出来。刚开始的时候,他没太在意根系的处理,直接把根放水里了。结果没几天,虎皮兰的根就开始变黑,叶子也耷拉下来了。他特别沮丧,来找我诉苦。
我就跟他讲,这土培转水培啊,根系处理很关键。首先得把根系好好清洗一下,把土都去掉。像虎皮兰这种,根系比较硬的,清洗的时候要小心点,别把根弄断了。清洗完之后呢,得把那些老根、烂根都剪掉。然后再把根系放在阴凉的地方晾个3天左右,让根系稍微干燥一点。这时候啊,就可以准备容器和水了。
水的选择也有讲究。如果是北方的朋友,水质比较硬,最好是用放置了一段时间的水,让水里的氯气挥发掉。像在西北一些干旱地区,水的碱性比较大,可能还需要加点东西来调节一下酸碱度。而在南方一些水质比较软的地方,相对来说就没那么麻烦。
把虎皮兰的根系处理好,放进容器里,加入适量的水,水位大概到根系的三分之一处就行。然后就放在一个光线不太强的地方,像客厅的角落或者书房的窗边。接下来的7天,就别去动它,让它慢慢适应水培的环境。这期间啊,可以偶尔观察一下根系的变化。
过了7天,如果根系没有出现烂根的情况,就可以适当换水了。换水的时候啊,动作要轻一点,别伤到根系。每次换三分之一左右的水就行。大概到了15天的时候,就会发现虎皮兰开始长出一些新的根系了。这时候啊,可以在水里加一点点营养液,给它补充点养分。
除了虎皮兰,还有很多绿植被适合土培转水培。比如说铜钱草,这铜钱草在土里长得可旺盛了,叶片圆圆的,像一个个小铜钱。它转水培的时候,根系处理也很重要。铜钱草的根系比较细密,在土培转水培的过程中,对氧气的需求比较大。所以在水培的时候,可以在水里放一些小石子或者陶粒,增加根系的透气性。
还有薄荷,薄荷的根系很有活力。在土培转水培的时候,要注意控制好温度。如果是在南方的冬天,气温比较低,就要给它找个温暖的地方,不然根系很容易冻伤。在北方的一些山区,气候比较寒冷,土培转水培的时候就更要小心了。
再说说文竹,文竹的根系比较脆弱。在土培转水培的时候,根系的处理要更加精细。先把文竹从土里挖出来,轻轻地抖掉根部的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把那些过长或者受损的根系剪掉,然后放在通风的地方晾干。晾干之后,把文竹放在一个透明的容器里,加入适量的水,水位不要超过根系的一半。文竹在水培的前期,生长速度会比较慢,大概一个月左右才会慢慢适应水培的环境。
不同的绿植,土培转水培的方法虽然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但也有很多细节是不一样的。像绿萝这种比较好养的绿植,相对来说土培转水培就容易一些。而像文竹这种比较娇贵的绿植,就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细心。
在土培转水培的过程中,光照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如果是在办公室里养绿植,光线比较弱,那在选择土培转水培的绿植的时候,就要选择那些对光照要求不高的,比如绿萝、吊兰之类的。要是在阳台,光照比较充足,就可以选择一些稍微喜光的绿植,不过在土培转水培的前期,还是要适当遮一下光。
在居家环境中,很多人喜欢在客厅养一些大型的绿植,像散尾葵。散尾葵的根系比较发达,在土培转水培的时候,要对根系进行修剪,保留一些健康的根系。然后把散尾葵放在客厅光线不太强的地方,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就能在水培的环境下健康生长了。
在咖啡厅这样的场所,一般会养一些比较有格调的绿植,比如琴叶榕。琴叶榕的根系比较粗壮,在土培转水培的时候,要注意根系的保湿。可以用湿布把根系包起来,放在一个通风的地方晾干,然后再进行水培。
不同的地域、地形、地貌,对土培转水培也有影响。在山区,土壤的透气性比较好,绿植的根系生长得比较发达。在平原地区,土壤比较肥沃,但透气性可能相对差一点。在沿海地区,气候比较湿润,水质也有自己的特点。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土培转水培的效果。
咱说了这么多关于土培转水培的事儿,不同的绿植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环境也有不同的注意事项。那你有没有试过把自己家里或者办公室里的绿植从土培转成水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