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一女子,花1300万买下小区198个车位,之后以10万一个出售,业主:黑心无耻

葛子叙话 2025-02-18 18:27:38

2017年,湖南一女子花1300万买下小区198个车位。小区住户多起来后,宣布一个10万的价格出售。业主痛骂她“黑心无耻”……

2017年的长沙,一处新建小区的地下停车场显得格外冷清。入住率低,车位无人问津,开发商为了尽快回笼资金,开始低价抛售车位。然而,一位名叫吴女士的商人却看到其中的巨大商机。吴女士是位经验丰富的投资者,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她以约1300万元的总价,一次性购入了198个车位,平均每个车位仅6.5万元。在当时,这个举动引发了一些关注,但也有不少人认为她的投资过于大胆,甚至带有冒险性质。毕竟,当时的小区入住率不到20%,停车需求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吴女士心中笃定,随着小区周边配套设施逐步完善,未来这些车位一定会供不应求。几年后,吴女士的预判得到了验证。到了2020年,小区入住率快速攀升,私家车数量激增,停车位的需求量急剧上升。小区里原本空荡荡的停车场变得一位难求,不少业主面临着无处停车的困境。然而,这时吴女士手中的198个车位却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吴女士决定以每个车位10万元的价格对外出售。这一价格是她当年购入时的将近两倍,消息一经公布,立刻在小区内引发了轩然大波。不少业主纷纷表示不满,甚至有业主直言不讳地骂她“黑心无耻”,认为她利用供需紧张趁火打劫。而吴女士对此则表现得十分淡定。她认为自己通过合法途径购得车位,如今以市场价出售,是再正常不过的商业行为。

“当初这些车位没人要,我承担了风险,现在涨价是市场规律,为什么房价可以涨,车位价格就不能涨?”吴女士的这番话显然难以平息业主的愤怒。

面对质疑,业主们不禁追问:“开发商为什么允许她一人买下这么多车位?难道普通业主没有优先购买权吗?”有人甚至将矛头指向开发商,怀疑开发商与吴女士之间存在某种利益输送。然而,从法律角度来看,吴女士的行为并无不妥。根据相关规定,停车位属于市场调节范围,经营者可以根据供需关系自主定价。此外,律师也指出,车位属于吴女士的合法财产,她有权决定如何出售和定价。尽管业主们情绪激动,但从法律层面,他们的抗议难以改变现实。但问题并不仅仅止于吴女士涨价售车位这么简单。小区内还出现了其他与车位相关的纠纷。例如,业主刘女士的车位被另一车主唐某某长期霸占,唐某某甚至要求刘女士出示车位购买合同,证明车位归属。这样的要求显然让刘女士十分愤怒,而物业却迟迟未能解决问题。最终,刘女士无奈之下在自家车位前安装了铁栏杆,这才逼得对方挪车。类似的“车位被占”事件在小区内并不鲜见,这进一步加剧了业主之间的矛盾。不仅如此,小区内的人防车位也成为争议的焦点。人防车位是国家规定建设的地下停车位,产权归国家所有,开发商无权出售,只能出租。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少开发商将人防车位当作产权车位违规售卖,甚至通过模糊产权概念误导消费者。这些问题的存在,让小区的停车位管理显得更加混乱。事实上,小区停车位的种种矛盾,归根结底还是源于供需矛盾。小区共有500多个车位,而住户却有1300多户,车位配比明显不足,导致资源分配异常紧张。许多业主不得不将车停在小区外的马路边,但因违停被贴罚单的情况屡见不鲜。

即便如此,这些业主依然选择继续在路边停车,因为与昂贵的车位价格相比,他们宁愿承担偶尔的罚款。

而这种车位供不应求的现象,其实并不仅仅局限于长沙的这个小区。在中国许多城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区车位不足的问题愈发普遍。一些开发商在早期规划时,只关注如何节约成本,而忽略了未来车位需求的增长。小区入住率提高后,车位供给跟不上需求,矛盾自然爆发。吴女士的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市场经济与公共利益之间的矛盾。她作为一名投资者,通过合法手段购买车位并涨价出售,表面上无可指摘,但却引发了普通业主的普遍不满。有人认为,车位作为一种民生资源,不应该成为少数投资者谋取暴利的工具。在舆论的持续关注下,吴女士最终做出了一定的妥协。她表示愿意将部分车位以每月500元的价格出租。然而,这一价格仍高于此前小区物业提供的车位租赁价格(约300元),因此并未完全平息业主的不满。此外,小区物业也承诺会加强对车位管理的监督,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0 阅读:0
葛子叙话

葛子叙话

葛子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