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宫词:澶渊盟约,泰山封禅——劝学皇帝赵恒,就是这么任性

纵横点 2024-09-27 20:42:08

“幼英睿,姿表特异,与诸王嬉戏,好作战阵之状,自称元帅。太祖爱之,育于宫中。”

《大宋宫词》以北宋前期的历史为故事背景,将一对我们之前可能并不太了解的帝王后妃进行了“科普”,虽然在历史上他们的事迹未必被人熟知,但是在传说话本里他们因“狸猫换太子”而闻名天下。他们就是真宗皇帝赵恒和章献明肃皇后刘娥。

热播剧《大宋宫词》里的刘娥与赵恒

他们两个人的爱情故事,无论是从真实历史还是民间演义里,都是王子爱上灰姑娘的桥段,因为刘娥是蜀地孤女出身,而且还嫁过人,从身份来看,她无论如何都是难以匹配贵为皇子的赵恒,但赵恒就是爱上了,在历史上他就背着父皇太宗赵光义而偷偷容纳刘娥,在郭皇后薨逝之后,赵恒又力排众议立刘娥为后,可见两个人是真爱,当然刘娥也显示出了她的过人之处,她帮助赵恒处理政务,得心应手,是个能里能外的“好拍档”。

“开封政务填委,帝留心狱讼,裁决轻重,靡不称惬,故京狱屡空,太宗屡诏嘉美。”

《大宋宫词》里的宋真宗赵恒

《大宋宫词》里的赵恒从作为皇子储君之时,就遭遇到了很多考验与磨难,他跟刘娥的爱情更是经受了煎熬和淬炼。在历史上,赵恒本来是没有资格继位的,他是太宗第三子,因为大哥赵元佐发疯,二哥赵元僖暴亡,他才被立为太子,非嫡非长的他,能到储君的位置,其实是很不容易的,当然成了储君,他兼做开封府尹,依然能把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待人接物,很是谦和,因此他在当时也是拥有不错的民望。

成为皇帝前的皇子赵元侃

成为皇帝的路途是坎坷的,太宗驾崩后,明德皇后李氏和太监王继恩想发动政变,要不是“遇到大事不糊涂”的吕端,赵恒还真不一定能顺利登基,当然成为皇帝以后,赵恒还是展露了一位圣明帝王应有的素质,他在咸平年间,励精图治,当时铁制农具被应用,农业发展十分喜人,天下出现了大治。

历史上有名的“澶渊之盟”

他最被历史所铭记的一定是他在位期间与大辽缔结的“澶渊之盟”,当太宗征辽多次无果以后,辽国转而主动进攻,萧太后和辽圣宗不断南下侵扰宋境,边关一度告急,甚至威胁到北宋的统治核心,当时很多朝臣主张迁都,只有宰相寇准等人坚持皇帝应该御驾亲征,坚决与契丹辽国斗争,真宗赵恒多方面考虑终于决定御驾亲征,而且适逢辽国大将萧挞凛被宋军射死,皇帝又驾临前线,极大的鼓舞了士气,辽军进攻澶渊不顺,被迫转而求和,真宗派出曹利用,以每年只交付三十万岁币为代价,开启了宋辽百年和平。

热播剧《大宋宫词》里的宰相寇准

后世很多人诟病真宗临阵退缩,如果他能听从寇准建议,继续扩大胜果,可能改写历史。那真相到底如何呢?其实,真宗皇帝是明智的,当时宋辽两国势均力敌,旷日持久的战争对谁都没有好处,而澶渊之盟签订以后,宋朝仅以军费开支的百分之一就可以换回和平,这笔买卖其实十分划算,何况宋辽两国在边境开设的榷场贸易,大宋已经把送出去岁币又赚回来了好几倍,还免除了国家的财政和军事负担,对于恢复生产和发展经济还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大宋宫词》里的真宗皇帝赵恒

当然,自从澶渊之盟以后,宋军放松了警惕,从此以后跟番邦交战往往都以岁币败物作为媾和的手段,这也助长了他们的嚣张气焰,而宋军的战斗力每况愈下,终致“靖康之耻”,可以说宋帝国的灭亡跟澶渊之盟后的荒废军事,过于重视文治也有很大关系。

《大宋宫词》里的王钦若与丁谓

真宗赵恒最被历史所诟病的其实是他统治后期,任用了王钦若、丁谓等“五鬼”奸佞,搞得朝堂上下乌烟瘴气,这些奸臣们可是“号准了脉”,他们发现赵恒害怕战争,但是却又好大喜功,喜欢排场,于是投其所好,发起了“天书祥瑞”等行动,而且排挤寇准等贤臣,进谗言,献谄媚,自欺欺人地搞“舆论”,撺掇真宗赵恒封禅。

《大宋宫词》里赵恒封禅泰山

严格来说,能够封禅的皇帝一定要有盖世之功,比如秦皇汉武,是够格的,而真宗赵恒封禅多少有点粉饰太平,他不太具备这个实力,因此在历史上也留下了不少争议,而且自他以后,中国帝王再没有封禅泰山,他由此也成为了最后一位封禅泰山的皇帝。不得不说赵恒一朝这天书和封禅,给国家财政和民生民力带来了巨大的负担,更是加剧了社会矛盾,从这一点来看,赵恒统治后期,做的是极其不称职的。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无车毋须恨,书中有马多如簇;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读六经。”——《劝学篇》

《大宋宫词》中的赵恒

真宗赵恒,他在位二十五年,实际在两宋时期并不算短,在统治前期他重视生产,劝课农桑,而且还制定了完善的官吏选拔与考核制度,鼓励士子读书,比如著名的“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就是出自他写的《劝学篇》,而且他重视道教,发展儒学,因此整个宋朝在他统治前期是比较清明的。

宋真宗赵恒封禅

但统治后期的赵恒又不得不用昏聩形容,对于天书祥瑞与东封西祀,简直到了痴迷的地步,装神弄鬼,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民怨沸腾,把积攒的家底可谓挥霍一空,虽然经过他一朝的努力,人丁兴旺,户口增加,但是庞大的帝国可经不起他这么去折腾。

后来,赵恒的身体也大不如前,在历史上他把很多军国大事交给皇后刘娥处理,在《大宋宫词》中也把这些情节丰满地展现了,赵恒因家国之事忧思成疾,得了昏迷之症,在这期间,都是刘娥用朱笔为他处理边境事宜,倒也处理得平稳得当。

在历史上,刘娥就替真宗处理过朝政大事

赵恒五十五岁的时候驾崩,葬于永定陵,能够继承他皇位的当时只有一个儿子,那就是宋仁宗赵祯,关于赵祯的身世,一直是历史上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他本是李宸妃所生,但是皇后接近四十依然无子,真宗赵恒就默认了由刘娥抚养这个孩子,直到刘娥薨逝,仁宗才知道了自己的身份,本想清算刘娥一族,却发现自己的生母李宸妃被以皇后之礼而葬,遂冰释前嫌,而“狸猫换太子”的事情纯属子虚乌有,是后人附会而编的,当不得真。

《大宋宫词》里的真宗赵恒与李宸妃

《大宋宫词》其实有一条暗线,那就是真宗子嗣传承的问题,在剧中赵恒在开枝散叶这件事上的确是很头疼的;一开始郭氏给他生了麟儿,却在刘娥抱着逃命的时候,被秦王赵廷美派的刺客所杀;刘娥给赵恒生的大皇子赵吉被派往辽国为质子,却在宋辽两国交战中被绑上战车,惊惧而死;郭氏成为皇后为赵恒生的二皇子赵佑则得了不治之症“天花”,也是早夭;贵妃潘玉姝先后怀过两胎,都因为意外流产,与钟樵私通生下的却是六指公主;也就是说剧中的赵恒子嗣实在不旺,皇子接连早殇,因此他不着急那真是假的,所幸后来李婉儿生下了赵受益,刘娥将其抚养长大,才成为后来的仁宗皇帝赵祯。

热播剧《大宋宫词》里的宋仁宗赵祯

其实,赵恒为接班人问题犯愁,皇子一个个先他而去,这件事确实是有根据的。虽然麟儿、赵吉、赵佑都是虚拟人物,但是都有一定人物原型;在历史上,赵恒的前五子都无一例外的早殇,他们分别是温王赵禔、悼献太子赵祐、昌王赵祇、信王赵祉、钦王赵祈,其中温王、昌王、信王、钦王都是宋徽宗时期追封宗室才得的封号,而悼献太子是章穆郭皇后所生,也就是《大明宫词》剧中赵佑的原型,直到小儿子赵祯,由皇后刘娥与杨淑妃共同抚养长大,这才延续了香火,让真宗皇位得以传承。

热播剧《大宋宫词》剧照

其实,古代帝王们广纳后宫,真不一定是为了满足私欲,更多的是为“国本”问题考虑,让接班人的选择更加有余地,更能应对纷繁复杂的朝政变化,才是他们希望子嗣兴旺,绵延不绝的初衷,而真宗赵恒在这方面确实是比较费心思和伤脑筋的,令人欣慰的是他的接班人选的还是很合格的,在位四十二年之久,成为两宋帝王之最,而且为政宽仁,能人辈出,中国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在真宗继承者仁宗在位时期得以发扬光大,所以国本问题在北宋第三四代帝王之间还是得以妥善解决了的。

“戊午,帝大渐,遗诏皇太子于柩前即皇帝位。尊皇后为皇太后,权处分军国事,淑妃为皇太妃。”

《大宋宫词》里的宋真宗赵恒

宋真宗赵恒,为帝一生,毁誉参半。他在年幼的时候,便能从容应对伯父太祖赵匡胤关于天子好做否的“灵魂拷问”,进而被太祖养于宫中;做太子之时,又能处理好刑狱诉讼,做到礼贤下士,深得民心;做了皇帝以后,能抗击契丹,订立百年和平之盟约,还能发展经济,滋生人丁,农业得以大发展,中国著名陶瓷镇也能以他的年号命名;但是他又曾热衷鬼神之说,发起天书与封禅,耗损了民力,而且宠信奸佞,放任女主,这也是其后期统治的巨大失误。

北宋王朝的第三位皇帝赵恒

真宗赵恒,崇道重儒,还是著名劝学帝王,他的书法堪称一流水准,他的诗文也能多篇入选全宋诗,需要承认的是,赵恒是一位文治武功都有建树的帝王,但他也确实因个人好恶,为王朝和百姓带来过深重苦难,当然这也是历史人物往往做不到尽善尽美的地方。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纵横点原创历史文章,请喜欢的朋友多多点关注吧,谢谢支持!

0 阅读:30

纵横点

简介:人文历史寻迹,古典名著解读,影视传奇回味,尽在纵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