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路上。
并非都是坦途,也会跌跌撞撞。
尤其当孩子,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青春期。
在这个阶段里。
他们期待被认可,努力争取独立的机会。
可事实上呢?
受限于认知,许多青春期的孩子,会做出匪夷所思的事情。
这种情况下,他们需要家长的引导。
作为过来人,家长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给青春期的孩子指明方向。
这样才能避免孩子,走很多的弯路。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f027c450565e694f4a92a184946bfc1.jpg)
一、“14岁现象”,有多危险?
教育心理学上认为:
当孩子迎来14岁,大家往往处于初中阶段。
在许多学生的身上。
往往会出现“14岁现象”,表现为初中生出现一系列的情绪和行为变化。
这些变化,往往会阻碍孩子的成长。
甚至会让初中生,陷入长久的困惑之中。
危险的“14岁现象”,别小看了。
通常情况下,初中生会有什么表现呢?转给家长看看吧。
第一:情绪波动大,行为易冲动。
14岁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
这个时候,他们大脑中的情绪系统,已经发育成熟,能够感知丰富的情绪。
但负责高级认知功能,控制冲动的前额皮质,尚未完全成熟。
因此,这个时候的孩子。
他们容易因为小事,而情绪爆发,表现出叛逆、顶撞父母和老师、敏感多疑等行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45106037f3a0d7690f9ab4d8fe9eca6.jpg)
第二:自我的认知,容易有偏差。
青春期的孩子。
他们常常觉得,自己已经长大,渴望独立和自主。
但实际上,他们的心理发展并未完全成熟,容易出现自我认知偏差的现象。
通常会表现为:
过于自信、自负,或是过于脆弱、自卑。
这种心理状态下,他们容易做出冲动的决定,甚至违法乱纪。
第三:学业压力大,产生挫败感。
14岁的孩子。
正处于初中阶段,学习难度和压力逐渐增大。
他们可能会在学业上,产生强烈的挫败感,从而变得更加叛逆和消极。
二、作为家长,如何引导孩子?
面对“14岁现象”。
家长的角色,尤为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孩子度过这一关键时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dce00d9e1d2d76d1c5fee197e2669d3.jpg)
第一:接纳孩子的变化。
家长要认识到:
“14岁现象”,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大家不要,过于焦虑或担忧。
而是要理解孩子,在这一时期的情绪波动和行为变化,并接纳他们的不完美。
真正接纳孩子,才能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一阶段。
第二:改善沟通的机制。
当孩子到了14岁。
作为家长,需要改善沟通方式了。
与孩子保持频繁的沟通,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在沟通时,家长要注意姿态。
比如说,要以平等的姿态与孩子交流,避免指责和批评。
同时,要尊重孩子的隐私。
通过沟通,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第三:设定合理的期望。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
家长的期望值,要合理且实际。
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压力,而是让他们感受到,成长的乐趣和成就感。
此外,也要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
及时发现,孩子情绪的转变,并且引导其学会自我调节。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7a1e500c6e34cde65e14d91f5fc6e7c.jpg)
第四:给予足够的支持。
孩子遇到困难时。
家长要做的,是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让孩子知道: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有家人在背后支持自己。
与此同时,家长还要肯定孩子的努力和进步,让他们有信心面对未来的挑战。
如果您爱孩子。
那么,请给孩子多一些关注和支持吧。
帮助他们,顺利通过青春期的考验,不断遇到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