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买房后的那次搬家,让我深深意识到——买回来闲置不用,买回来放过期放烂,买回来没机会用上的物品,都是垃圾。
这些东西,除了占用空间,占用金钱,占用我们的时间精力,几乎一无是处。
我们这么辛苦挣钱,可不是用来买垃圾的啊。
所以,从那以后,我就建立了自己的不买原则,白纸黑字写在笔记本里,常常温故而知新。
这一举措帮我存下不少钱呢。
尤其是在经济下行的时候,少买点垃圾,多存点钱,准没错。
·
1)衣服鞋帽够穿够用则不买。
前段时间朋友跟我说:你喜欢的优衣库在搞大促,听说挺便宜的。
我只“哦”了一声,并没放在心上,也没打算去逛一逛。
因为我目前拥有的衣服鞋帽,已经够穿够用了。
又没有想要淘汰的,也不打算新添点什么。
这种情况下,我是不会主动去逛街的,更不会主动去挑战自己的自控力。
·
2)会增加家务负担的物品尽量少买。
比如说,不好清洁的地毯。
我曾种草过在沙发前面铺地毯。
可一想到地毯容易藏灰、容易脏,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精力去打理,我就放弃了。
又比如说:不好打理的衣物。
那些布料很矜贵,只能手洗,不能机洗的衣服我都不敢买。
我太了解我的个性了,这么麻烦,买回来穿两次就会闲置的。
还有那些设计繁复不好清洁的灯饰、柜门等,我也会敬而远之。
擦个灯要大半天,我会哭的。
工作已经很累了,生活里我只想做一个清闲自在的懒人。
·
3)只是好看的物品,不买。
像旅游纪念品,好看是好看的,买回来后却不一定会经常看。
时间久了,可能成了“灰尘”收集器。
擦吧,麻烦;扔吧,不舍,不知不觉就内耗了。
还有盲盒、手办等摆设品也是。
我朋友追星就买了不少明星手办,经常听她说,抹完两天又一层灰,特别想扔掉它们。
只是用来好看的物品,我一般不会买。
就让它们留在橱窗里,让别人去擦灰,我来欣赏好了。
·
4)对身体不好的美食,少买或不买。
像奶茶、咖啡型饮料、零食,这些东西不吃反而更健康。
我会有意识地少买,甚至不买。
其实这些东西,天天吃反而容易上瘾。
越不经常吃,越觉得没什么好吃的。
·
5)质量不好的东西,不买。
因为你会不想用。
我大学刚毕业时很喜欢买衣服,但那时候我又没什么钱。
我就买回来很多廉价质差的衣服。
裁剪、缝线都很粗糙。
穿过一两次,我自己都嫌弃得不行,就不愿意穿了。
从那以后,我就告诉自己,宁可少,不可差。
·
6)不在计划内的物品,不买。
为凑单而买的东西,通常都不在计划内,买回来很容易闲置的。
还有陪朋友逛街,也很容易在朋友的怂恿下购买不在计划内的物品。
所以我现在会尽量避免陪人逛街,更喜欢约在非消费场所见面。
·
7)超出能力范围内的物品,不买。
我也不会因此就去买平替。
据身边人反馈,平替常常让人失望。
一旦觉得失望,你就很容易不好好使用。
倒不如借此倒逼自己努力搞钱、存钱。
把它变成能力范围内的东西再买也不迟。
·
8)使用频率低的物品,不买。
像单反相机、运动器材、美容仪、筋膜枪等。
买的时候总带着美好想象,觉得自己会好好使用。
基本上买回来后,过了三分钟热度后,他们就被闲置落灰了。
对我来说,烤箱、空气炸锅也是这一类。
·
9)还有便宜但无需求的物品,不买。
即使是免费送,如果我没需求,我也不会要。
物品越多,只会徒增更多的麻烦。
所以,我不轻易带东西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