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随着《甄嬛传》《大明风华》等剧的热播,观众也发现了一个影视圈特别的现象,古装剧的背景大多都会选择唐宋明清等朝代,但却极少有选择以元代为背景,即便有也不是以描述元代为主。
历史剧中更是对元代的着墨微乎其微,按道理说元代的领土可以说是中国封建王朝之最了,且不断向四方扩充,影视剧对这样一个朝代应该十分青睐才对,但现实却截然相反,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理解,元朝虽然领土广袤,但存在时间太短,且内部存在极大问题。简单来说不是历史剧不拍元朝,而是不想拍和不能拍。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原因。
一个残酷的朝代我们在感慨成吉思汗带领蒙古铁骑征战四方的豪迈,与忽必烈建立元朝的荣光时,也要意识到这个朝代所存在的弊端。同时其在制度上的缺陷也是这个王朝不到百年就覆灭的根本原因。
自1206年铁木真一统蒙古,众多名震后世的将领在斡难河宣誓效忠后,蒙古便开始了对外扩张的道路。最远时,蒙古铁骑甚至已经到达欧洲等地。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也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但元朝却有一个弊端,他们虽然骁勇善战,但对治理国家却并不在行。
元朝秉持“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偏见,将蒙古人定义为最高等的人群,甚至有的蒙古贵族还有在中原地区放牧的想法。无法解决的民族问题也成了元朝最后覆灭的一大重要原因。
在当时元朝将全国人口划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的自然是蒙古人,第二等则是色目人,即除汉人与蒙古人外的其他民族,第三等是北方汉人,第四等是南方汉人。
元朝对于汉人的压迫是空前的,比如一个蒙古人杀了一个汉人,仅需赔偿一点钱就可以,相反的汉人仅仅只是顶撞一下蒙古人,都足以被判杀头了,由此可见元朝等级制度的残忍。
有压迫就必然有反抗,汉人与蒙古人之间的矛盾随着时间的发展必然变得不可调停,这也是元末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的根本原因。所以说电视剧无法拍元朝时期的历史就成了必然。
政局混乱,统治残暴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中,并不算是一个长寿的王朝,在其90多年的统治时间里换了10多位皇帝,平均几年就要改朝换代,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元朝统治的混乱。
自忽必烈之后,元朝几乎再没有有能力的君主了,再加上元朝重武抑文,导致全国文人普遍减少,可以留下的史料自然也就不多。他们只认为武力便可以解决一切。
当然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元朝官员的名字基本都差不多,这为记载提供了极大的难度,很容易就出现类似于张冠李戴,或者是描述不清的状况,若是真拍元剧,可能查阅历史就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
元朝在治理国家方面也非常欠缺,他们认为武力可以解决一切,而且并没有那么多的耐心去跟你讲什么道理或是规则。这也就导致了元朝统治的黑暗与残暴更胜其他朝代。
毛主席的诗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则是很好的点明了元朝统治的弊端。武力可以征服一个地方,但要保障这个地方的长治久安,文化的认同以及制度的保障必不可少。
但自元朝建立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没有想过要重视汉人的作用,尽管蒙古人占领了中原地区,但他们似乎从不将自己当做是这里的主人,相反的,他们始终以客人自居,对百姓的事不闻不问。
就比如黄河泛滥造成百姓流离失所,蒙古贵族们首先想到的不是赈灾救民,反而是自己可以从中获取多少利益,赚取多少钱财。一个王朝残忍到这种地步又如何能够有人愿意拍他们的故事呢?
生存的艰苦与饿殍千里这里就以朱元璋起义为例,观众始终愿意将朱元璋当做是“位面之子”,“得国最正的帝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从乞丐到皇帝,朱元璋几乎完成了不可能的蜕变。
但无人知晓的是,无论是面对家人接连饿死的悲惨,还是皇觉寺内的困境,亦或是前路看不到希望的迷惑,造成这些悲剧的罪魁祸首可以说就是元朝统治的错误。
但凡有一口吃的,朱元璋应该也不会走上造反的道路,朝廷赋税的不断增加,温饱得不到保障,家人陆续饿死,天灾人祸之下看不到生存的希望,这便是元朝时期的现状。
尤其是元朝末年,灾情频发,庄稼地干旱,颗粒无收,但朝廷的徭役以及赋税却还在无休止的叠加。生存已经成了问题,自然也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百姓奋起反抗了。
面对百姓的反抗,元朝不从自身找原因,反而将一切都归咎于百姓,并且采用武力镇压,甚至不惜屠城。由此彻底激起民愤,元朝也将自己拉向灭亡的边缘。
另外,元朝中枢当中一直存在争斗,而高层的争斗势必会让底层百姓的日子越来越难过,这么看似乎元朝灭亡已经是命中注定之事。更何况即便是蒙古贵族,也只知武力高于一切,并没有多少文化。
追溯到忽必烈时期,他可能已经看出元朝统治的弊端在哪里,所以出台了一些政策缓和,但随着后续继任者能力的不足,这些政策也就没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元朝也始终没能走出泥潭。
所以说,如此景象的朝代,哪个制片方会去拍呢?
结语:综合来看,之所以不愿意拍元朝电视剧,与其朝代统治的黑暗残酷,以及民间生活的艰难有着很大关系。
另外,元朝在制度方面的一些缺陷也成为制片方不敢轻易尝试的原因,毕竟在一定方面,这关乎民族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