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后张瑜:赴美后离婚单身30年,却坦言对前夫仍心动,67无子无女

剑舞长空笑天地 2024-12-14 16:54:18

张瑜,这位出生于上海的演员,其人生经历充满了曲折与传奇。她的父母都是革命干部,家庭条件优越,但在教育方面却要求严格。

在成长过程中,父亲希望她学习一门艺术特长,然而面对钢琴、书法、绘画、舞蹈等多种选择,张瑜却选择了游泳,并凭借自己的努力进入中学游泳队,且成绩优异,甚至家里曾考虑让她进入国家队。

1973年暑假,初中毕业的张瑜原本的人生轨迹似乎与演艺圈毫无交集。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改变了她的命运。

她与同学在路上偶然遇到电影制片厂招收演员,尽管她对成为演员兴趣不大,但还是陪着同学一同前往。没想到,她的外貌与电影《一分之争》中清纯角色的形象十分契合,被导演慧眼选中。

可惜的是,这部电影因环境因素未能开拍,张瑜的初次演艺尝试以无果告终。此后,初入上海演艺圈的她,由于缺乏系统训练和人脉,事业发展并不顺利,一年仅能接到一部戏。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她逐渐培养起对表演的兴趣,对角色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曾经热爱的游泳则被暂时搁置。

1975年,张瑜迎来了她的首部正式作品《春苗》,在其中饰演“莲莲”一角,开始在观众面前崭露头角。随后,她又参演了《第二个春天》和《啊!摇篮》等多部作品,但这些作品并未使她的事业取得显著突破,这让她不禁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怀疑。直到1979年夏天,张瑜的命运迎来了重大转折。当时,编剧毕必成和导演黄祖模正在为电影《庐山恋》选角。

男主角郭凯敏很快确定,而女主角“周筠”却迟迟未定。当导演见到张瑜时,立刻认定她是最佳人选。

张瑜时尚的外貌和洋气的气质,使她在剧组中脱颖而出。在影片中,她穿着的43套服装大多是从国外精心挑选而来,展现出青春靓丽的风采,完美诠释了海外归来的形象。

她的造型在当时引领了一股时尚潮流,许多女性纷纷效仿她的搭配。

《庐山恋》之所以在当时引起巨大轰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影片中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吻”。在那个思想相对保守的年代,连拥抱都被视为大胆举动,拍摄吻戏对两位主演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张瑜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嘴巴刚碰到一点皮,我就吓得浑身发抖。”为了减轻演员的心理负担,导演特意清场,并拉起警戒线。

这个吻让两人的脸迅速变红,也因此被称为“新中国第一吻”。影片上映一周后,便取得了一亿票房,观影人次超过五亿。次年,张瑜凭借《庐山恋》一举夺得金鸡奖和百花奖的“双料影后”,事业达到巅峰。与此同时,她的爱情也悄然降临。

张瑜与郭凯敏的好友张建亚相识,张建亚自幼怀揣演员梦,24岁时成为演员,后发现自己更适合导演,于是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与张艺谋、陈凯歌是同学。在一次拜访焦晃时,张瑜偶然遇见了来借书的张建亚,两人由此开启了一段美好的爱情旅程。

随着张瑜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她的日程变得异常繁忙,几乎无暇顾及家庭。而张建亚的工作也颇为繁重,但他每天都会风雨无阻地接送张瑜拍戏,张瑜笑称他像个礼宾司司长。

尽管已经成为国内一线演员,张瑜仍渴望提升自己的演技,于是她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却建议她:“你在国内已是大腕,应该去好莱坞寻求更大发展。

”经过深思熟虑,张瑜决定出国深造,尽管张建亚并不情愿,但还是选择支持她的事业。1985年,张瑜飞往美国加州学习影视制作,此时她与张建亚结婚仅一年。由于当时没有跨国电话,他们只能通过书信维系感情,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六年。

在美国的生活对张瑜来说异常艰难,语言不通是她面临的首要问题,为了提高英语水平,她刻苦学习,每天花费大量时间背单词、练口语。同时,她还要努力适应完全不同的文化环境和生活方式,这让她感到压力巨大。

初到美国时,她身上仅有的十几美元还被偷走,她只能一边求学一边打工,身心俱疲。那年春节,她高烧数日无人照料,心中不禁思念起远方的亲人。1991年,张瑜学成归国,然而等待她的却是离婚的消息。尽管这个打击让她陷入了痛苦和迷茫,但她并没有因此消沉。

回国后,她发现国内的影视圈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曾经的辉煌似乎已成为过去,许多观众已经将她遗忘。然而,张瑜并没有放弃,她迅速调整心态,积极寻找机会重新融入这个行业。

她开始尝试不同的角色和题材,努力展现自己的演技和实力。在一些影视作品中,她逐渐崭露头角。

同时,她也涉足幕后工作,尝试担任导演和制片人,希望从不同的角度推动中国影视行业的发展。近年来,张瑜重返荧屏,虽然岁月的痕迹已经在她脸上显现,但她依然以坚定的信念和对表演的热爱,继续在演艺道路上前行。

如今,张瑜依然在演艺事业上不断努力着,她的人生经历如同一部充满波折的电影,而她始终以坚韧的态度面对生活的挑战,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属于她的传奇故事。

0 阅读:12

评论列表

风轻云淡

风轻云淡

2
2024-12-14 20:24

一个人生赌输了的老女人而已

剑舞长空笑天地

剑舞长空笑天地

剑舞长空笑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