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晚年杀樊哙,看似昏聩实则深谋远虑,极具政治智慧
世人皆道汉高祖刘邦晚年昏聩,尤以杀樊哙一事为甚。樊哙何许人也?此人不仅是刘邦的心腹大将,更是开国功臣,在汉朝的建立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况且樊哙还是吕后的妹夫,是刘邦的连襟,更是太子刘盈的坚定支持者。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大将,刘邦却在临终前,仅凭一句"樊哙会对戚夫人和赵王下手"的流言,就果决地派陈平和周勃前去杀他。这看似是一个病入膏肓的老人,因为一句谣言就情绪失控的鲁莽之举。
但细究此事,却觉处处可疑:为何要选择谋士陈平去杀武将樊哙?为何一定要将周勃和陈平这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绑在一起?最令人不解的是,为何樊哙最终却安然无恙?这其中,到底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玄机?
一、樊哙其人
说起樊哙,在沛县无人不晓。当年他只是个屠夫,却因一次偶遇改变了整个人生。那是在沛县的街市上,刘邦正在宴请宾客,樊哙闻香而来,大步流星地走进酒肆,径直走到席前讨要酒肉。
刘邦见他气宇轩昂,豪迈不凡,便问:"壮士何名?"樊哙坦然答道:"在下樊哙。"刘邦大笑道:"好!来来来,一起饮酒!"正是这一杯酒,奠定了二人此后数十年的君臣之谊。
樊哙在战场上的表现更是令人侧目。当年在鸿门宴上,项羽帐下力士项庄舞剑,意欲伤害刘邦。樊哙见状,立即起身要求也舞剑相和,以此化解危机。这一举动不但救了刘邦性命,更显示出他在危急时刻的机敏。
随后的楚汉相争中,樊哙更是屡立战功。在攻打彭城时,樊哙亲自率军冲锋陷阵,一度让项羽都感到棘手。在垓下之战中,樊哙率军断绝项羽退路,为最终击败项羽立下大功。正是这些战功,让他从一个市井屠夫成为了开国功臣。
樊哙不仅是一员虎将,在政治上的地位也颇为特殊。他娶了吕后的妹妹为妻,这段姻亲关系让他成为了刘邦的连襟。在朝中,他成为了太子刘盈的坚定支持者,与吕氏集团关系密切。
然而,樊哙并非只会舞刀弄枪。在军中,他以公正著称。有一次,他的亲兵私自抢夺百姓财物,樊哙得知后立即下令将其处死,并将财物归还百姓。此事传开后,军中无不敬服。
在平定代王陈豨叛乱时,樊哙奉命率军征讨。他带兵严谨,纪律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当地百姓称赞道:"樊将军的军队,比之前的官府还要讲规矩。"
正当樊哙在前线指挥军队之际,长安城中却传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刘邦下令要杀他。这位跟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这位在军中威望极高的大将,这位与吕后有着姻亲关系的朝廷重臣,究竟犯了什么过错,竟让刘邦如此雷霆震怒?
二、刘邦临终前的局势
汉高帝十二年初,长安城内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刘邦在平定代王陈豨叛乱时不幸中箭,伤势日渐严重。朝中大臣们都看得出,这位从泗水亭长到天子的皇帝,已时日无多。
此时的朝廷,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太子刘盈年仅十五岁,性格懦弱。有一次朝会上,面对大臣们的争论,刘盈竟站在殿中不知所措,直到吕后出面调停,才平息了争端。这件事在朝中传开后,不少大臣都暗自摇头。
与太子的软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吕后的强势。这位出身于吕氏望族的皇后,不仅能言善辩,更深谙权术。当年她与萧何合谋除掉韩信,又亲自设计让彭越落入圈套,朝中无人不对她敬畏三分。
吕后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她的兄弟吕泽、吕禄已被封为列侯,亲信遍布朝野。就连一向刚正不阿的王陵,也不得不对她礼让三分。有次朝会,王陵本想就边境防务提出建议,却在看到吕后投来的眼神后,硬生生地把话咽了回去。
更令人担忧的是功臣集团的式微。昔日的"汉初三杰",张良已归隐山林,萧何年事已高,韩信已遭夺命之祸。其他开国功臣如陈平、周勃虽年富力强,却各自为营,未能形成合力。
在这种局势下,戚夫人和她的儿子赵王如意的处境越发危险。虽然刘邦曾多次表示想立如意为太子,但在吕后的强力反对下始终未能如愿。宫中流传,每当戚夫人与如意在御花园散步,总有吕氏亲信暗中跟随。
朝中大臣都看得明白,一旦刘邦驾崩,吕后必将独掌朝纲。届时,太子刘盈或将沦为傀儡,戚夫人母子的处境更是堪忧。一位老臣曾在私下感叹:"自古江山代有才人出,几曾见过这般局面?"
正是在这种复杂的形势下,有人向刘邦告发樊哙与吕后勾结,称一旦刘邦驾崩,樊哙就会率兵铲除戚夫人母子。这个消息像一颗重磅炸弹,在朝野间炸开了锅。大臣们都在猜测,身在军中的樊哙,到底是否真的与这场宫廷纷争有关?而刘邦的反应,又会如何?
三、陈平与周勃的特殊地位
在汉朝开国功臣中,陈平与周勃可谓是最特别的一对。他们不仅出身迥异,性格相反,就连在朝中的地位也大不相同。
陈平年轻时就以足智多谋闻名,却因"偷金盗嫂"的恶名,一度被乡里人唾弃。后来他投靠项羽,又转投刘邦,这段经历让不少功臣对他颇有微词。有一次在朝会上,樊哙就当众讽刺他:"有人三姓家奴尚能封侯,我等打天下的功臣反倒不如。"
但刘邦却对陈平青眼有加。当年在定军山之战前,陈平献上一计,建议放弃关中,暂避锋芒。众将轰然色变,纷纷反对。刘邦却拍案叫绝:"此计正合吾意!"后来事实证明,正是这一退步,才有了后来的胜利。
与陈平不同,周勃出身行伍,是典型的武将。他不善言辞,但为人忠厚,深得军心。在平定陈豨叛乱时,周勃领军出战,士兵们都说:"跟着周将军打仗,就是心里踏实。"
周勃在军中的威望,来自他的实战能力。有一次,叛军夜袭大营,众将惊慌失措,唯有周勃从容不迫,指挥若定。他命令弓箭手借着月光射击,又派轻骑兵从侧翼包抄,一举击退敌军。此战后,就连一向瞧不起武将的张良也赞叹:"周勃用兵,当得上古之名将。"
在对待太子刘盈的态度上,二人也大不相同。陈平素来谨慎,从不表态支持任何一方。即便是在朝堂争论太子人选时,他也总是避而不谈。相比之下,周勃却直言不讳地支持太子。他曾在军中公开表示:"太子仁厚,必能成就大业。"这番话很快传到了吕后耳中。
二人之间的关系也十分微妙。陈平初入朝堂时,曾多次在军事会议上否定周勃的建议。周勃虽然不悦,却从未在人前发作。后来有人问他原因,周勃说:"陈平所言,确有道理,我何必因私怨误国事?"
正是这样两个性格迥异的人,却在刘邦的一道诏令下,被派往军营执行同一个任务——诛杀樊哙。朝野上下都在揣测:刘邦为何要选择这样一对"奇怪"的搭档?究竟是临时起意,还是早有谋划?
四、刘邦的精妙布局
汉高帝十二年的那个春日,刘邦在病榻上召见陈平和周勃。朝中大臣们都以为这不过是临终托孤,却不想听到了一道惊人的诏令:命陈平和周勃即刻前往军营,斩杀樊哙。
这道诏令来得突然,执行的方式更是令人生疑。刘邦不仅让谋士陈平去杀一个武将,还特意宣称这是"用陈平谋"。要知道,在此之前,但凡处置武将,刘邦都是派武将去执行,如当年斩杀彭越就是派武将去办的。
更蹊跷的是,刘邦让陈平和周勃一同前往。这两人向来不是一路人,一个是谋士,一个是武将;一个善于权谋,一个性格耿直。把他们派在一起,无异于让两把互不相容的剑绑在一起。
刘邦的用意很快显现。当陈平和周勃走出宫门时,消息就传遍了长安城:樊哙要谋反,这是陈平发现的,所以刘邦才会派他去处置樊哙。一时间,整个长安城都在议论这件事。
吕后得知消息后,立即召集亲信商议。樊哙是她的妹夫,是吕氏集团的重要成员,若是被杀,对吕氏集团无疑是重创。更令她担忧的是,这个计策居然出自陈平之手。
陈平一向是个墙头草,从不轻易站队。如今他公然与吕氏集团为敌,这背后必有缘由。吕后派人四处打探,却发现陈平和周勃已经带着诏书快马加鞭赶往军营。
在军营中,事情的发展更加出人意料。陈平并未立即执行处决令,而是先与周勃商议对策。两人商议了整整一天一夜,最后决定将樊哙押解回长安,而不是当场处决。
这个决定看似违背了刘邦的诏令,实则更显示出刘邦的远见。他把陈平和周勃推向同一战线,逼迫他们必须合作。因为一旦樊哙被杀,吕后必然怀恨在心,到时候陈平和周勃就只能抱团自保。
更妙的是,刘邦用这道诏令,给吕后敲响了警钟。他用实际行动告诉吕后:即便自己不在了,朝中依然有人能制衡吕氏集团。这一招,既不动声色,又警告意味十足。
果然,当樊哙被押解回长安的途中,刘邦驾崩了。按理说,此时吕后完全可以借机发作,但她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隐忍。不仅没有追究陈平和周勃的责任,反而在上朝时特意表示要"遵照先帝遗愿行事"。
这一切,都在印证刘邦的布局之精妙。他用一道诏令,不仅给陈平和周勃制造了合作的契机,还给吕后敲响了警钟,更为日后的朝局埋下了伏笔。这个看似仓促的决定,实则处处显示出一代枭雄的远见卓识。
五、历史的证明
刘邦驾崩后,吕后果然如众人所料,开始独揽朝政。在太子刘盈即位后,她以皇太后的身份处理朝政,但表面上却始终表现得极为谨慎。朝会上,她常常说:"先帝在时就说过,要以社稷为重。"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吕后的真实意图逐渐显露。当年那个被刘邦临终诏令所震慑的吕后,开始一步步展现她的手段。戚夫人母子的悲剧,就是在这时发生的。
在铲除异己的过程中,吕后格外忌惮陈平和周勃这对搭档。有一次朝会,当陈平提出要限制诸吕势力时,吕后不动声色地说:"此事容后再议。"但第二天,陈平的一个亲信就被以贪污的罪名下狱。
周勃则更为直接,他在军中公开表示:"先帝在时就说过,社稷要姓刘不姓吕。"这句话传到吕后耳中,她却反常地没有发作,只是说:"周将军忠心为国,甚好。"
表面的平静下,暗流汹涌。吕后开始培植自己的势力,将诸多重要职位都交给吕氏族人。吕禄被封为相国,吕产被封为太尉,朝中大权渐渐落入吕氏之手。
但陈平和周勃也没有闲着。他们暗中联络其他功臣,形成了一个松散但强大的联盟。每当吕氏势力想要进一步扩张时,这个联盟就会以各种方式进行制衡。
吕后最终还是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在她临终前,朝中大臣们都在猜测:她会如何安排身后事?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她只留下一句话:"一切都要遵照先帝的意思办。"
吕后驾崩后,局势急转直下。周勃率军控制京师,陈平则在朝中运筹帷幄。两人配合默契,一举铲除了盘踞朝廷多年的吕氏势力。这个过程中,当年刘邦那道让他们一起去军营的诏令,所带来的信任和默契发挥了关键作用。
最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并没有扶立在京城的诸位皇子,而是选择迎立远在代国的刘恒。这位日后的汉文帝,正是开创了"文景之治"的明君。从此,大汉王朝走上了一条稳定发展的道路。
回首往事,当年刘邦那道看似武断的诏令,实则为大汉江山留下了两位能臣。他们既能在吕后当权时期维持局面,又能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最终确保了刘氏江山的稳固。这一切,都印证了刘邦当年的远见。
shepherd
1,周勃和陈平怎么就素不相识了?2,要是刘邦征陈郗就中箭挂了,英布是谁领兵干翻的?3,是先有白马盟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后有杀哙令的,白马盟誓远比杀哙令重要。写文章还是要熟知历史的。这里给你提供一个素材,看你怎么写:长沙马王堆出土古地图上有“观阳县”,《汉书》里记载的观阳县却在汉文帝设立的胶东国里。观阳县的变动牵涉到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就看你怎么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