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零下30度的寒风,能把生鸡蛋瞬间冻成冰疙瘩。在这种环境下,你愿意做什么?是裹着棉袄在家烤火,还是在温暖的办公室里敲键盘?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却选择在这样的极寒天气里,钻进隧道,挥汗如雨。他们是太锡铁路的建设者,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在张家口的土地上,凿开一条通往未来的路。
为什么我要写这篇文章?因为在“发展”这个宏大的词汇背后,往往隐藏着无数普通人的默默付出。我们享受着高铁带来的便捷,享受着经济发展的红利,却很少有人真正关注,这些成果是如何实现的。太锡铁路,不仅仅是一条铁路,更是无数建设者用血汗和坚守,书写的一曲奋斗之歌。
二月的坝上,寒风凛冽。想象一下,那种寒冷是直接穿透你的骨髓的,是让你感觉呼吸都变得困难的。在张北县的太锡铁路荷包隧道建设现场,零下30摄氏度的低温,简直就是对人体极限的挑战。然而,就是在这如同冰窖一般的环境中,中铁二十二局的300多名建设者,却像一群不知疲倦的钢铁战士,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走进隧道,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灯光将隧道内部照得如同白昼,与外面的严寒形成鲜明的对比。工人们头戴安全帽,身穿反光马甲,穿梭在隧道内外,忙碌地进行着各种作业。凿岩机的轰鸣声,挖掘机的咆哮声,钢筋碰撞的叮当声,汇成了一曲激昂的建设交响曲。
45岁的喷锚支护工王闫东,是这群建设者中的一员。他身着厚重的防护工装,操纵着喷锚台车,对隧道掌子面及钢拱架进行喷锚作业。这项工作非常重要,它能够快速锁牢碎石掉块,确保掌子面的稳固安全。想象一下,王闫东站在喷锚台车上,面对着坚硬的岩壁,一寸一寸地喷涂着混凝土。他的脸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分不清是汗水还是水汽。
太锡铁路,南起崇礼铁路太子城站,北至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线路全长392.2公里,设计速度为每小时160公里。这条铁路的建设,对于张家口乃至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将结束张家口张北、沽源等地无铁路的历史,也将与崇礼铁路、京张高铁共同构成张家口北部地区和锡林郭勒盟的进京快速客运通道。
荷包隧道,虽然全长不到2000米,但地质条件却异常复杂,属于高风险施工隧道。工程负责人杨宏博介绍,荷包隧道与陈家营隧道共同成为连接张北、沽源车站的关键工程。由于隧道内水分较大,建设者们的衣服经常是湿漉漉的。为了保证良好的隧道施工环境,项目部在施工人员进入作业面的路上设置了两道防风保温门帘。项目工程指挥部的智能温控系统实时监测7个作业面环境数据,20台热风炮根据温度变化自动启停,保障施工人员温暖作业和施工质量。
“虽然寒冷天气时坝上地区隧道外工程要停工,但隧道内施工不受影响。这个春节我们没有停工,大家都在争分夺秒抢抓工期,确保隧道如期贯通。”杨宏博说。正是无数建设者的春节坚守,让荷包隧道在春节期间的施工进度比原计划提前了12个工作日。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这只是一篇关于铁路建设的报道。但我想说的是,这背后蕴藏着更深层次的思考。
首先,我想谈谈“工匠精神”。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追求效率和速度,很多时候,我们忽略了对细节的打磨和对品质的追求。而这些铁路建设者,却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工匠精神。他们不畏严寒,精益求精,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做到最好。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其次,我想谈谈“奉献精神”。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但这些建设者,却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们为了铁路的建设,为了地区的发展,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这种奉献精神,令人敬佩。
最后,我想谈谈“发展与人的关系”。我们追求发展,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但发展不应该以牺牲人的利益为代价。我们应该更加关注那些为发展默默付出的人,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和关怀。
太锡铁路的建设,不仅仅是一项工程,更是一项民生工程。它的建成通车,将极大地改善张家口地区的交通状况,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但更重要的是,它也提醒我们,在享受发展成果的同时,不要忘记那些默默奉献的人。
那么,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或许,我们可以多关注一下这些建设者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困难,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或许,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媒体等渠道,宣传他们的事迹,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的付出。
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学习他们的工匠精神和奉献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不要觉得这些离我们很遥远。每一个小小的行动,都能够汇聚成强大的力量。只有当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才能让社会更加美好。
太锡铁路的建设,不仅仅是一条铁路,更是一座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它连接着张家口的昨天,连接着张家口的今天,也连接着张家口的明天。让我们向那些为太锡铁路建设付出辛勤劳动的建设者们致敬!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为他们的付出点赞!让我们一起期待,太锡铁路的早日建成通车,为张家口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