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争辩,是心的修行

锤子替乐 2024-08-07 11:21:08
不争辩,是心的修行

原创 润泽园 北京知行合一阳明教育研究院

2024年07月31日 04:46 北京

1

1993年春晚上,有一个经典小品,叫做《张三其人》。

张三,为人忠厚老实,是厂子大门口传达室的一名老职工。

一天,他兴高采烈地拿着一个鸡蛋来上班,准备用小炉子煮一煮,当早餐。

这时,商铺老板送来了一筐鸡蛋,说是李四买的,请张三帮忙保管一下,张三连声答应下来。

没过一会儿,李四来了,看到张三正在煮鸡蛋,他会心一笑,以为张三拿了一枚自己的鸡蛋煮来吃,说道:“我一下买了50个,你放心吃!”

李四为人一向大大咧咧,但张三不愿意被误会,他连忙摆手,说:“这个鸡蛋,是我自己的!”

说着,非要拿篮子里的鸡蛋来数一数,证明自己的清白。

没想到,篮子里竟然只有49个鸡蛋!

这真是越描越黑。

李四觉得张三太较真儿了。说:“哎呀,咱俩谁跟谁呀,你再多拿点!”

尽管李四一直阻拦,张三却非要再数一遍,依然只有49个——那店铺老板确实少给了一个鸡蛋。

张三有苦说不出,他把正在煮的那枚鸡蛋放到篮子里,说:“既然经我手了,我给够你50个鸡蛋,但是,我话可说明白,这个鸡蛋真是我的!你再数一下!”

李四不乐意了:“你这人可真没意思!我不数!”

“哎呀,你数一数,我可没拿你的!”两人将篮子推搡来、推搡去,啪的一声,篮子掉了,鸡蛋碎了。

“好,我数!”李四从地上抄起篮子,气鼓鼓地走了。张三一脸委屈:“这人怎么说不明白,那鸡蛋确实是我的!”

1993年《张三其人》剧照

也许你看过这个小品。小品展现了三个小场景,都是张三受到误会、极力解释却又越描越黑。让人发笑的同时,却又让人不忍心开怀大笑。

因为,笑张三的时候,一不小心就是在笑自己。

2

张三的窘境,他的拧巴、纠结、不自在,他不被理解的痛苦和无奈,我们大多数人都能感同身受。

生活中,就有很多这样尴尬的时刻,似乎需要解释,却总是“越描越黑”。

比如,你在家中带孩子,一整天都在忙里忙外,客厅还满地狼藉,正好家人下班回家了。

看到家人脸色不好,心想是不是怪我在家没收拾。就赶在家人开口前,说:“哎呀,孩子太淘气!一会儿不见,客厅又被弄成这样!我这一天都没停,你知道吧……”

你话还没有说完,便被家人打断了——你的辩解,在家人听来像是在抱怨。

也有时,在工作中,你工作踏踏实实,做了很多事,每天的时间都满满当当。到了项目开复盘会的时候,上级却还在提要求。

“上级是不知道我们工作有多饱和吗?”于是,你本能地想要辩解,想让上级了解自己每天做了多少事、这些事情难度有多大……

话音刚落,上级便说:“哎呀,不用你说也知道你干的不少,记着你的功劳呢。”你的解释,好像是在邀功。

越解释,越无力,前一个误会还没搞清楚,后一个误会又来了。

就像张三,原本并没有做错什么,平白受了误解,越解释,反而越坏事——这是为什么呢?

3

经典总能穿越时空,给出答案。

如《道德经》有言:“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那些真正有大德有智慧的人,不爱争辩。与之相对,那些爱争辩的人,往往是智慧不够,格局不够。

作家季羡林在一家酒馆吃饭,邻桌一位母亲去卫生间,把孩子单独留在了座位上。

孩子爬上爬下,差点掉了下去,幸亏季羡林及时抱起。

刚好孩子母亲回来了,看到孩子在季羡林怀里大哭,就对季羡林一顿数落,季老却一言不发。

旁边的客人实在看不下去了,起身道明了真相。

这位母亲羞得脸颊通红,连忙道歉。

当时,这位母亲情急之下深信自己的“眼见为实”,季老当下反驳,可能也无济于事,甚至火上浇油;

在他心里,不过是言语上的责怪,受一番又如何?在座这么多人,眼睛雪亮,真相总在那里。

想象一下,一滴墨汁落在一杯清水里, 这杯水立即变色;

而一滴墨汁融在大海里,大海依然蔚蓝。为什么?

因为两者的肚量不一样,格局不一样。

面对他人的误解,有的人会急于辩解,也有的人最终会选择原谅对方。

而大格局的人面对别人的误会,如清风披物,没有一丝一毫挂碍。

不会为别人的一句误解,而心随事动,生出烦恼。

堂堂正正,问心无愧,何须辩解?如若有错,改过即可,又何须辩解?

拼命的解释,都变成了对外发散的能量。

而内心沉静的人,则将这些能量存养于心,从内在,生出源源不断的前行的力量。

本文全文转载至微信公众号:阳明教育研究院,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公众号删除。

0 阅读:2

锤子替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