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退休带娃,开启崭新的人生篇章。
退休以后,脱离了工作的束缚,迎来了退休的悠闲时光。
老人带娃,一老一少,传承爱与关怀,乐享天伦之乐,陪伴孙辈成长,帮助儿女减轻生活负担,同一片天空下,岁月静好。
正如有位老人曾说:“我在退休之后,便开始享受在家带孙子的美好时光。孙子每天都有新的成长和进步,让我感到十分欣慰。一起在公园玩耍、一起在家里做家务,度过了无数快乐的时光。”
但是,老人带娃十年后就会发现:为什么孩子越大,越不和爷爷奶奶亲近。
01、孩子和父母的感情,是爷爷奶奶不能替代的。
春丽与丈夫,为了趁着年轻能多赚一点钱,所以,两个人都常年离家在外面漂泊打工。
为此,他们从小便把儿子留守在老家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上学。
儿子昊昊从一岁的时候,就开始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爸爸妈妈常年在外打工,离家很远,无法时常陪伴左右。
每当放假的时候,春丽与丈夫还想多赚一点加班费,因此,大部分时候也不会回家,只是给孩子买一些喜欢的玩具,或者新衣服、吃的营养品等寄回家去。
平日里,他们想孩子了,或者孩子想妈妈了,就通过视频通话,相互看看。
一年到头,只有春节放假的时候,昊昊才能与爸爸妈妈团聚。
因为,常年不见,每次回家就与孩子相伴那几天的时间,孩子对父母显得有些陌生,大部分时间都原因跟在爷爷奶奶的身后,不愿意亲近爸爸妈妈。
昊昊的爷爷奶奶只有一个儿子,所以格外疼爱这个唯一的孙子,爷爷有时间就在家里与孙子玩耍,还经常为他制作各种有趣的玩具。
夏天的时候,骑着自行车带着孙子到处游玩,玩水、玩沙子。
爷爷奶奶因为唯一的儿子常年不在身边,其实很想念儿子,所以把所有的思念和爱都给了小孙子。
所以,孩子小的时候其实与爷爷奶奶非常亲近,即便父母回家了,晚上也不愿意跟着父母睡觉,而是依然依恋爷爷奶奶。
昊昊很懂事,吃饭的时候,懂得主动为爷爷奶奶拿小板凳,吃饭的时候,会给爷爷奶奶拿馒头。
老两口虽然平日里很辛苦,但是也很欣慰。
直到昊昊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春丽和丈夫终于在城市买了房子稳定了下来,才把儿子接到了身边。
昊昊刚到爸妈身边的时候,虽然还是有些陌生和拘谨,可是没多长时间就和爸妈亲近起来,反倒把曾经最爱的爷爷奶奶忘到脑后了。
心理学家荣格说过:“母亲与孩子的关系象征着亲密性,最终目标是融合;父亲与孩子的关系则象征着规范,其终极指向是独立性。”
在生命的轮回中,血脉亲情如同不灭的火炬,代代相传。
爷爷奶奶与孩子的感情再亲也是隔辈亲,而孩子与父母的血脉亲情是任何感情都无法替代的。
首先,妈妈十月怀胎,与孩子血脉相连,这种刻在基因里的情感是很深刻的。
父爱如山,沉稳有力;母爱如海,广阔深沉。
父母与孩子有着独特的亲子关系。这种天然的血脉亲情,是爷爷奶奶难以做到的。
02、孩子的认知在提示,和爷爷奶奶不在同一个层次。
志辉小的时候,因为父母都忙着工作,无法将他带在身边生活,所以,他从小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
爷爷虽然没有很深的学问,但是好歹也是那个年代的高中生,读书识字还是没问题的。
所以,小的时候,小学的作业和课本,大多数时候都是爷爷辅导的。
爷爷还写得一手好字,在志辉小的时候,爷爷还经常教他练字,现如今志辉的字写的很漂亮,就是爷爷悉心教导的结果。
以前,小的时候,爷爷在志辉心中的形象是非常高大的,比父亲的形象还要高大,因为,他都已经小学毕业了,父亲也没有辅导过他几次作业,接送过他几次上下学。
在小学的那几年,无论是开家长会还是辅导作业等,都是爷爷陪伴他。
然而,后来上了初中以后,他被爸妈接到大城市去上学,无论是在眼界还是认知层面都有了很大的不同。
他在与父母的生活过程中,渐渐了解到了父母的工作,父母都是大学生,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设计师。
他们的学识和思维方式,让他总是眼前一亮,他觉得父母都是很有学问,高深莫测的人,很是敬佩和羡慕。
当他的认知和知识体系在不断地提高和拓展以后,他与曾经亲密无间的爷爷奶奶的沟通和交流就越来越少了。
到了高中的时候,他已经无法与爷爷顺畅地沟通了,到了大学以后,几乎与爷爷奶奶都说不上几句话了。
有段话说:“人际关系这种东西其实挺微妙的,培养交往能力不一定在学校,关系不好也不一定是缺乏社交能力,三观不合是本质。”
有时候,最深沉的误解并非来自外界的噪音,而是源自内心无法跨越的沟通障碍,让我们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
当孙辈渐渐长大以后,与爷爷奶奶之间必然会有了代沟,认知在改变,时代在发展,思维在飞跃,自然就很难沟通了。
当人与人之间减少了沟通以后,感情自然也会渐渐淡了下来。
03、爷爷奶奶退出儿女、孙辈的生活,是最大的理智。
老张的儿子和儿媳妇都在外地工作,平时工作忙碌,很长时间才能回家探亲。
因此,孙子一直是由老张和老伴从小照看着长大的。
从小孙子出生起,他和老伴就在儿子家帮忙照顾,儿媳妇假期结束上班以后,照顾小孙子的任务就完全交给了他和老伴。
从小到大,无论是孙子的吃饭、穿衣,玩耍,读书,都是他们陪伴着完成。
有时候,孙子生病了,大部分时间也是他们在照顾,带着孩子在医院排队挂号,辛苦劳累,确实不容易。
自从孙子上了幼儿园以后,上下学接送,周末带孙子去上兴趣班,全是老两口陪伴左右。
直到孙子了小学毕业,以老张的能力确实无法再辅导孩子的学习,因此,儿媳妇回到了当地工作。
老张和老伴是活的通透的人,儿媳妇回来了以后,他们立即就主动回到了自己的家,安静地度过自己的晚年生活。
平时,除非儿媳妇有事需要他们帮忙的时候,一般不会主动打扰她和孙子。
因为,他们知道,孙子长大了,自己的任务完成了,就该体面退场了。
即便儿媳和儿媳很孝顺,孙子也很懂事,但是,儿子的小家还是不是不同于自己的老家。
《人世间》中说:“知道了许许多多别人命运的大跌宕,大苦难,大绝望,大抗争,我常想,若将不顺遂也当成“逆境”去谈,只怕是活得太矫情了!”
人生苦短,故人生如梦。人生如梦,所以,当活出几分清醒。
人到老年,和儿女相处的最高境界就是放手。聪明的老人懂得适时退出儿女的生活,让他们自己做决定,过自己的日子。
梁晓生说:
“生命对人毕竟只有一次。在它旺盛的时候,尽其所能发光发热才更符合生命的自然。
若生命是一朵花就应自然地开放,散发一缕芬芳于人间;若生命是一棵草就应自然地生长,不因是一棵草而自卑自叹;若生命不过是一阵风则便送爽;若生命好比一只蝶,何不翩翩起舞?”
人这一辈子,青少年的时候,父母为我们遮风挡雨,为我们铺路指引,成年的时候,我们沿着父辈的足迹,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
我们成家立业,开始养家糊口,开始独当一面,但是,父母虽然退休渐渐老去,依然做我们的后盾,默默支持着我们。
多年以后,其实,我们也会做出这样的选择,这就是生命的轮回。
退休以后,帮助儿女照看孩子,一起帮扶他们度过孩子小的那最艰难的几年,为人父母到了老年才会真正安心。
这就是家庭的意义和温暖。
人到了老年,为了儿女,为了孙辈,虽然有些辛苦,但是不求回报。
在力所能及的时候,尽力扶持儿女的小家,在任务完成的时候,也要学会体面退出,安闲自在地过好余生。
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