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为苏轼做到了这3点,才使得词能和诗相提并论,并驾齐驱

驶向一江诗词 2024-07-08 14:21:50

苏轼是史上第一词人,有争议吗?

我是赞同这个观点的,除了他词写得好之外,还在于他对词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正因为苏轼,词才能从“诗余”的禁锢中解脱出来,才能成为和诗并驾齐驱的文学体裁,可以说苏轼对词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是任何其他词人都望尘莫及的。

苏轼对词的发展都做出了哪些突出贡献?主要是以下3点,结合他的词我做一下解读,相信读完之后你一定会恍然大悟,深表赞同。

第1点 苏轼写词题材、词境扩大,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

词经过了韦庄、温庭筠、后蜀和南唐等众多花间派词人之手,在题材方面形成了极狭深的约束性,和诗的发展背道而驰,成为“艳科”的代名词。

而词到了苏轼手里,才实现了对词境狭深、约束性的突破和超越,正如刘辰翁云:“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苏轼之前的词专指婉约词,读读下面这首词可见一斑。

唐朝温庭筠的《望江南 梳洗罢》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这首词在当时可谓正宗,当然它本身确实很美。

苏轼之前的豪放词凤毛麟角,可以大胆地说豪放词就是从苏轼开始的!

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词是苏轼豪放名篇,读来豪气冲天,苏轼之前的词人读到这首词肯定会惊呼:“词原来还可以这样写?”

是的,词可以这样写,正是因为苏轼这样写词,才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才为词的发展插上了翅膀,词才能逐渐地可以和诗相提并论。

第2点 苏轼“以诗为词”,打破了“诗庄词媚”的固有印象

诗词间的审美差异很大,“诗庄词媚”是历来的固有观点,至今仍有很多人持有这种观点,此观点不能说错,但至少是不全面的。

苏轼“以诗为词”曾经受到李清照等人的大力批判,她用“句读不葺之诗”来形容苏轼的词作。

当然,本文所说的“以诗为词”并不是说词不考虑格律,而是从内容上来说诗、词都应该从作品本身出发,都应该展现其艺术风貌。

换言之,本文所说的苏轼“以诗为词”,打破了“诗庄词媚”的固有印象,不是指形式和格律,而专指内容,读读下面这首词便知。

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之前的文人可有这样写词的?这首词你能说“媚”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当然,无论写诗还是写词,必须要考虑格律,尤其是押韵,这点没有争议。

第3点 写词日常生活化、世俗化

最初的词是为了文人酒宴作乐,专门写来为歌儿舞女奏乐而唱,很少写日常生活,很少抒发真情实感。

而苏轼写词记录日常生活,反映当地民俗和群体活动,使得词和诗一样抒情言志,有了真情实感。

苏轼的《蝶恋花 密州上元》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这首词写于苏轼密州上任后的第二年元宵节,写的都是实景,流露出作者对杭州的思念和初来密州时的寂寞心情。

苏轼的《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是苏轼悼念原配妻子王弗的,写的就是日常生活和真情实感,句句含情,字字皆泪,毫无矫揉造作的成分。

悼亡诗大家都见过,苏轼之前的悼亡词你见过吗?正是因为这首词,开启了文人悼亡词的先河,而且一开端便是高潮,我大胆预测,后人的悼亡词写得再好,也不可能超越这首!

正是因为苏轼做到了这3点,使得词脱离了“诗余”的束缚,能够和诗并驾齐驱,能够在后世灿烂辉煌,后世才会出现辛弃疾这样的词之大家。

所以说苏轼作为史上第一词人,当之无愧!

朋友们,你是否赞同本文观点?欢迎分享高见。

0 阅读:2

驶向一江诗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