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最新发布的RTX 5090显卡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再次搅动了显卡市场的风云。然而这款定位顶级的显卡在性能提升有限的背景下,其1999美元约14684元人民币的高昂售价引发了广泛争议。作为一款消费级显卡的旗舰产品,RTX 5090究竟是性能神话还是价格神话?黄仁勋所强调的顶级性能用户不会为价格妥协这一自信论调,真的能站得住脚吗?
RTX 5090定位顶级显卡以最新的架构和技术为卖点。然而Tech4Gamers 等媒体指出,在不使用 DLSS 4.0 和多帧生成技术的情况下,其相较于 RTX 4090 的原生性能提升幅度并不如官方宣称的那样惊艳。实际上对于大部分玩家而言,RTX 4080 已经足以满足当前主流 4K 游戏需求。即使是3A游戏的数毛党,面对如此高昂的价格,也不得不重新审视性能溢出的现实问题。
退一步说当前大多数游戏厂商针对显卡的优化仍未完全释放 RTX 40 系列的潜能,更别提专门为 RTX 50 系列设计。性能过剩不仅是真发烧友们的心头大患,更让普通玩家感到无从下手。性能的天花板在哪里或许英伟达自己也未给出明确答案。
黄仁勋的自信来源于高端用户市场,但这个市场并非铁板一块,不同用户的实际需求有着天壤之别。大多数玩家的核心需求依然是够用就好。
一张 RTX 3090 或 4080 显卡在 2K 或 4K 下完全能够以高帧率运行主流游戏。考虑到主机市场的性能瓶颈,未来 3-5 年内游戏厂商很难推出真正需要 RTX 5090 性能支持的作品。花费近 2 万元换显卡?普通玩家会觉得这是一场豪赌甚至是烧钱行为。
对于3D建模、视频剪辑和 AI 模型训练等任务的专业用户,显卡性能确实是生产力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问题在于性能提升与预算分配的性价比是他们的核心考量。现有的 RTX 3090 Ti 或 RTX 4090 在大多数场景下已经绰绰有余,更换为 RTX 5090 并不能显著缩短任务时间。此外渲染农场、云计算等更为灵活的方案,也让高端显卡逐渐失去了部分吸引力。
对盈利状况良好的企业来说,采购 RTX 5090 以提升生产效率无疑是合理的选择。但需要注意的是企业通常并不急于追求最新硬件,而是更注重硬件的可靠性与长期成本。换句话说RTX 5090 对企业用户的吸引力更多取决于其稳定性和工作流优化能力,而非顶级性能这一单一卖点。
富哥用户的消费逻辑很简单,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对于这些银行卡尾数动了下都无感的玩家来说,RTX 5090 并不只是一个显卡而是一种彰显身份的奢侈品。即便性能溢出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为信仰充值。然而这一小撮用户的存在并不能改变 RTX 5090 高价低性价比的整体市场评价。
黄仁勋在 CES 2025 上的言论直指高端玩家的信仰需求,但这更多是一种营销策略而非市场真相。从历史经验来看硬件市场的消费者正在变得越来越精明。他们不再单纯为品牌溢价买单,而是更加注重产品的性价比、适用性和长期价值。
英伟达或许低估了 RTX 50 系列推出时面临的复杂市场环境,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显卡供过于求、AI 市场对算力的分流等等种种因素都可能使得 RTX 5090 的市场表现不如预期。而黄仁勋的顶级性能论在部分用户看来,更像是对性能不足和价格过高的双重掩饰。
RTX 5090 的高定价无疑给市场带来了新的分化。它是一款代表顶级技术的产品,也是一场面向高端用户的豪赌。对普通玩家和专业用户来说性价比才是硬道理。而对英伟达而言,这款显卡能否撑起黄仁勋的性能神话,还需要时间和市场的进一步检验。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RTX 5090 是显卡市场的珠穆朗玛,还是一次自信过头的商业试探?或许未来一两年内我们会看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