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互联网的信息纷繁复杂,如果不是偶然刷到,还真难以察觉原来贾可背后这么多料!
事实上,早在八年前,贾可就与比亚迪之间产生了不小的摩擦。回溯至2016年4月,太原一位出租车司机因疾病突发不幸去世,贾可竟散布谣言称其是因电击致死,随后该消息被网络媒体广泛传播。面对此情况,比亚迪法务部立即介入,并向《汽车商业评论》追责,迫使贾可(本名余勇)公开致歉。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比亚迪强势超越众多合资品牌,问鼎2023年中国车市销量冠军的今日,贾可操办的“轩辕奖”中依然难觅比亚迪车型的踪影。
从《汽车商业评论》到“轩辕大学”,贾可的每一步行动都饱受争议。无论是对出租车司机事件的造谣,还是“轩辕大学”的实质被揭露,都引发了公众对其真实意图的质疑。贾可似乎总能在汽车行业的各种活动中占据一席之地,但这样的“自给自足”是否真的有益于行业发展?为何仍有车企与其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是出于真正的合作价值考量,还是另有隐情?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并保持警惕。
当前,正值中国汽车产业扬帆出海的关键时期,秉持正向价值观的车企不断呼吁行业内的良性竞争,通过技术创新、产品优化和价格合理化来提升中国汽车的整体实力。相关部门应更加有力地护航那些真正以技术创新为本、致力于全球化布局的车企,共同塑造中国汽车的全球形象。许多中国汽车品牌在营销上的规范操作,以及对技术的扎实投入,无疑是我们更愿意看到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