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的极限在于突破。很多人认为思考的极限在于可以“想明白”,特别是——把之前无法想明白的事情想明白——这就是思考的极限。但是很显然,这种思考只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远远谈不上到了“突破”的境界。思考的突破,指的是不再受“自我”的限制,很多人做事都喜欢“凭借自己的本事”,但是去看看那些“做成大事情的人”,他们的成功固然离不开自己的努力,但是,更重要的是,他们不再受限于“自我”并且找到了很多远远“强大于自我”的助力。
市场的极限同样在于突破。就目前的市场而言,在讨论时最容易被应用到的一个词汇是“卷”,那么怎么才能不被“卷”到呢?最关键的部分还是在于突破。具体来说,基于市场的突破有两种具体表现形式:一种是通过对新科技的掌握完成对既有产品或服务的升级换代,另一种则是发现新的市场空白区域。
突破,是一种可以通过具象形式表现出来的行为,但是实际上所谓的“突破”首先要做到的是逻辑上的转变而并非行为上的转变。想要突破自我、达到思考的极限,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不要把自己的极限当作极限”,就像本文开头提到的那样——如果思考事情的时候总是把“自我”当成一个标杆或者锚点,那么“极限”就会变得很小——这也就意味着:当我们试图追求“思考的极限”的时候,必须认为“思考是没有极限的”。
市场的突破同样在于逻辑的转变。“卷”所带来的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市场饱和度的增加以及价格战所导致的利润降低,最可怕的,是市场上竞品间差异化的消失。同质化产品的饱和会让市场变成“一潭死水”,在这个时候,如果企业还沿用已有的模式,只会发现道路“越走越黑”。在成本、渠道、消费者……都已经“既定”的条件下,有的企业选择了“出海”寻找新的市场空间、有的企业选择了转型做新的渠道服务于原来的竞争对手……,逻辑的转变导致了企业行为的转变,转变未必带来成功,但是不转变,一定……。
转变意味着选择,选择就会有正确。错误以及其它各种情况的出现。关于市场逻辑转变的问题,一直就存在着一个“关于科技创新的误区”。科技创新在绝大多数的时候是正确的,除了——忽视了“科技创新只是过程”,而“把科技创新当成了结果”——市场需要的并非“科技”,而是“因为科技而带来的产品与服务”。如果能够充分理解“科技工具化”的逻辑,那么当我们试图追求“市场的极限”的时候,也应该知道“市场是没有极限的”。
无论是对于思考的要求、还是对于市场的追求,或许我们都无法到达极限,但是通过对“极限”这一概念的探索,很有可能让我们的逻辑能力提升,至少,做到“突破自我”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