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名将蒙哥马利访华时,对教员指挥的三大战役赞不绝口,但教员却谦逊地表示,他最得意的作品是四渡赤水。此言非虚,即便在当今,绝大多数军事理论家若置身于当年的环境,即便拥有GPS辅助,也难以复刻这一战例的辉煌。
来自网络侵删
四渡赤水,堪称军事史上的奇迹。在当年,教员以3万兵力,巧妙周旋于40万敌军之间,其智慧与胆识,令人叹为观止。
一渡赤水,源于土城之战的失利。情报的误判,让红军遭遇了川军的顽强抵抗。面对不利局面,教员果断决定向西渡赤水,寻求休整机会。
来自网络侵删
二渡赤水,教员开始化被动为主动。他洞悉了蒋介石的战略意图,巧妙布局,再战遵义,让敌军疲于奔命。
三渡赤水,局势更加危急。蒋介石准备采取“结硬寨、打呆仗”的策略,企图一举消灭红军。然而,教员却主动出击,佯装北渡长江,实则隐藏山林,静待战机。
来自网络侵删
四渡赤水,则是这场战役的高潮。教员突然挥师南下,直插贵阳,高呼“活捉蒋介石”,吓得蒋介石慌忙召回部队。随后,教员又打着东进的幌子,向西急行军,一头扎入云南省,从此摆脱敌军包围,天高任鸟飞。
这一系列行动,如同成龙在家具城中与11个坏人周旋,既惊心动魄,又充满智慧。
四渡赤水的成功,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的完美结合。西南地区的复杂地形、敌军实力的参差不齐、教员高超的战略战术能力、红军坚定的意志力以及完善的情报来源,共同铸就了这一传奇。
来自网络侵删
有人将四渡赤水与靖难之役相提并论,但两者仍有差异。红军在长征前半段,曾面临与石达开相似的困境。然而,石达开在三渡赤水后,被曾国藩识破,未能摆脱困境。而红军则凭借四渡赤水的巧妙布局,成功瞒过了蒋介石,摆脱了敌军围追堵截。
值得一提的是,蒋介石当时试图通过“驱虎吞狼”的策略,将红军赶到湘桂等地区,让红军与当地军阀内耗。然而,红军却凭借高超的战略战术,沿着广西省界行军,与对岸的桂军相安无事,成功突围。
四渡赤水并非一场以胜负论英雄的战役,而是一场战略撤退中的绝境逢生。它展现了教员和红军在极端困境中的智慧与勇气,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战争中的胜负并非仅仅取决于兵力对比和武器装备,更取决于指挥者的智慧和战略战术的运用。
如今,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不禁为教员和红军的传奇战绩而感慨万分。四渡赤水,这一军事史上的传奇篇章,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