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名相姚崇,总结自己一生平步青云、稳坐钓鱼台的经验,写了一部官运经,系统地阐述和总结了把官越做越大的8种运势。这里面有两个重要方面:借运、分运。
把握这两个方面的运势,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要做好三件事情:和光同尘、雨露均沾、花花轿子众人抬。

在职场里面,有没有本事是一回事,本事能不能得到施展、获得认可,则是另外一回事。有时候,能够适应环境、融入环境,让自己的本事有平台可以施展,并能够得到上上下下的认可,那就是最大的本事。
在小说《沧浪之水》里面,主人公迟大为,在初入职场的时候,抱负很大,刚正不阿,疾恶如仇,对所在单位,也就是卫生厅存在的一些问题,很快就看出来了,而且深恶痛绝、痛心疾首。有一次,单位开大会,大会议快要结束时,厅长象征性的问了一句,大家还有什么意见没有?他就借这个机会,当着众人的面,一一指出了单位存在的弊病和不良现象。结果不但没有得到群众的掌声和领导的认可,反而被分配到了一个二级单位,边缘化,坐起了冷板凳,同事们也都对他避之唯恐不及。
卫生厅这么大一个单位,难道就没有人知道这些问题的存在,懂得怎么去解决吗?当然不是。很多人其实心里都非常清楚,只是他们不去说、不说透罢了。你清醒就显得别人糊涂,你高尚就显得别人污浊,这能不得罪人吗?领导不收拾你收拾谁?群众不疏远你疏远谁?
在历史上,被称为“半个圣人”的曾国藩就曾有过这样的真实经历。
曾国藩刚开始在京城做官的时候,非常正直,而且才华和能力深得当时的重臣穆彰阿及皇帝道光的赏识,短短几年,就晋升到侍郎这样的高位。相当于几年内就由科级干部晋升到了副部级,可谓是青云直上。
后来,他在老家湖南丁忧的时候,太平军起义爆发,朝廷命令他在老家办团练,与太平军作战。开始的时候,曾国藩还是当京官时的脾性,对身边同僚们的绳营苟苟非常看不惯,办起事来也是义正辞严,眼里揉不得沙子。结果,根本没有人买他的账,甚至故意制肘他、排挤他,以至于他在战场上屡战屡败,有一次被打得全军覆灭,狼狈不堪,准备跳河自尽,幸亏被下属拉住。朝廷也对他非常不信任和不满,很快就解除了他的一切职务,让他回老家。
他在老家闲住地时候,痛苦地反思了过往的经历,总结了失败的原因,并认真研读老子的《道德经》,悟得了上善若水的真谛。当他再度被征召出山的时候,一改过去的清高和霸蛮,和光同尘,圆融圆通,很快获得了周围官场的接纳和支持,最终成就了自己的功业。
官运经里说得很好,独则不力,傲辄不顺也,不懂得借运,很难顺利。
迟大为、曾国藩的经历也告诉我们,本事再大,志向再高,首先也得和光同尘,去适应环境,融入环境,然后才能有机会改变环境。

职场就是一个名利场。名利场必然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纠葛。利益之难,难在分配。古人常讲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在职场里面最为忌讳的事就是吃独食。不要认为自己吃独食很高明,其实大家都看在眼里,心里面门清。
官运经里说得很明白:福无独享,祸无自消;让权者死,让利者活。老是吃独食的话,运势不会久长。蛋糕只有那么大,你多吃了,别人就得少吃,就是从自身利益着想,别人也不会同意吃独食的爬到自己头顶上去。
所以,一定要做到多多让利,雨露均沾。吃人嘴短,拿人手软,今天你让别人吃了一口,明天当你遇到困难、祸患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不好意思拒绝,还会主动帮助你去化解。
实际上,多多让利,雨露均沾,就是广结善缘,多个朋友多条路,让自己上升的助力越来越多,阻力越来越小。这也正是姚崇强调要分运、借运的意义所在。

这句话,表面上强调的是识人、用人的问题,实际上说的是花花轿子要众人来抬的事情。在职场上,当手里的价值有限的时候,要善于发动更多的人一起来创造价值、开拓利益。
有油水的事情,要让更多的有用的人参与进来,共同来创造价值,这就好比众人一起抬起一顶五彩斑斓的轿子,既稳当又风光。
轿子也抬了,脸也露了,抬轿子的人就会念攒局的人的好,以后也就会更多的为攒局的人捧场。
抬轿子这个事情,有时候也就是一个形式,不在于参与的人出力多少,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形式,让更多的人获得曝光度和成就感、获得感。
只有满足别人的需要,别人才会满足你的需求。职场上不可能有只进不出的事情,你给不了别人任何东西,别人凭什么为你捧场,为你出力。如果给不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至少得给别人露脸的机会。所以,哪怕你能力巨大,力能扛鼎,也得留出机会和位置来给别人,让大家都能在你这里沾沾光、露露脸。
在职场上要想一路往上爬,除了能力和手里的资源以外,还得善于画饼、做饼,发动大家一起用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来,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己也成就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