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晚年坦言道:杀杨宇霆之前我从不迷信,但杀他后我不得不信

文史江山 2024-12-10 20:51:11

晚年的张学良回忆起“杨常事件”,坦言道:“杀杨宇霆之前我从不迷信,但杀他后我不得不信!”他为何会这样说呢?1929年1月10日晚,张学良帅府的老虎厅中,传出“砰砰”几声枪响,两名戎装男子应声倒地,倒在地上的人,一位名叫杨宇霆,另一位叫作常荫槐。他们都是奉系军阀中深得人心、位高权重的大人物。其中最被张学良所忌惮的杨宇霆,更是公认的继承张作霖之位的三名候选人之一。那么,为什么已经顺利登上权力宝座的张学良,如此急于对杨宇霆两人痛下杀手呢?这是因为杨宇霆的履历,实在太耀眼了。1906年,杨宇霆借助公费留学赴日学习军事。归国后,凭借其良好的现代化军事素养,杨宇霆成为张作霖麾下的大将,深得信任。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奉军的失败让张作霖痛心疾首。此时,杨宇霆敏锐觉察到,奉军在军事素质、训练、武器等方面的问题,其“整军经武、改革旧军”的建议,得到了张作霖的支持与认可。到了1922年,奉军人数精简至十七万,但整体作战素质大大提升。而在1928年后,奉军逐步拥有了海陆空三军协同作战的体系,成为北洋军阀中不可小觑的力量。这可谓是杨宇霆毕生的荣光,为其赢得了空前的地位。与此同时,深谋远虑的杨宇霆,也在政坛培植自己的势力。然而,他的居功自傲,险些断送了他的政治生涯。1918年秋,杨宇霆侵吞军款,私募武装,随即被张作霖以渎职罪免职。要不是因为继任者的无能以及张作霖的爱才之心,杨宇霆或许就此沉寂。在被重新起用后,他终于学会了藏起锋芒。但杨宇霆那野心勃勃又刚愎自用的性格缺陷,暴露无遗。彼时的奉系军阀分为新旧两派,而杨宇霆因其入府最早,毫无悬念地成为了亲日的新派士官派的领导人。然而,杨宇霆忽视了新派中的另一股力量,这便是少帅张学良所代表的陆大派。陆大派的主要成员,来自北京陆军大学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其中主要人物郭松龄与张学良,是师徒关系。因此,张学良同样具有优秀的军事素养,且更易于接受新鲜事物。这样两位旗鼓相当的野心家相遇,最终会鹿死谁手呢?1928年6月,张作霖被炸死在皇姑屯,两人之间的关系跌到冰点,互相严加防范。在奉系军阀内部以及日方的反复讨论商议后,看上去年轻且容易控制的张学良,最终被推举为大帅的继任者。杨宇霆只得不情不愿地发表了支持演说,声称“吾从汉帅(张学良)如骖之随靳也。”然而,杨宇霆我行我素、收买人心、以退为进的手段,激起了张学良的戒心。1929年,在一次争吵过后,张学良终于动了杀心。在下令处决杨宇霆之前,张学良一直下不了决心,那就只能靠“天意”了!张学良从办公桌抽屉里,拿出一枚银元,轻轻一抛,正面朝上则杀之。正面。还是正面。接连6次都是正面!于是,一位大将的命运便定格在了这枚小小的银元上,定格在了老虎厅那惊天动地的枪声里。多年以后,回想起当时抛硬币的那一刻,张学良坦言:“杀杨宇霆之前我从不迷信,但杀他后我不得不信!”然而回顾历史,我们都知道,杀死杨宇霆的并不是少帅的迷信。正是他自己的师心自用、不知守拙、错判局势害死了他!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杨宇霆金泽林《奉张杨常事件研究》

1 阅读:75

文史江山

简介:专注于历史故事、人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