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凯来到底会不会老牌光刻机公司的掘墓人?
专家会告诉你现在还不好说,
但是从市场的反应可不会骗人。

首当其冲的就是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ASML),其股价从高点暴跌近50%,市值蒸发超600亿欧元,这次股价下跌是阿斯麦自1997年上市以来单日跌幅最严重的一次,甚至远超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的波动幅度。



这次下跌所波及的范围也十分广泛,甚至连带冲击了整个行业,引发美股半导体板块集体重挫,费城半导体指数当日下跌5.3%,英伟达、AMD等芯片巨头股价跌幅均超4%。
而另一边,中国光刻机企业却频频传出突破——上海微电子的28纳米光刻机量产、新凯来“非光补光”技术直逼5纳米、中科院的固态DUV光源横空出世……
这场看似巧合的资本震荡背后,是否暗藏技术博弈的伏笔?


因为新凯来开创了一个颠覆性创新的技术路线:新凯来采用“DUV+SAQP(自对准四重成像)”技术,绕开EUV光刻机限制实现等效5nm制程,良率已达85%。
简单点理解:
好比用普通相机拍出单反效果。DUV光刻机原本只能做28nm以上芯片(相当于修一条两车道马路),但新凯来通过“四次精准描边”(SAQP技术),让同一台DUV光刻机反复曝光四次,硬是把精度提升到5nm级别(相当于修出八车道高速公路)。这就像用铅笔反复描画,最终画出超细线条,绕过了必须用特种钢笔(EUV光刻机)的限制。

ASML的EUV光刻机要1.5亿美元/台,DUV虽然便宜些也要5000万美元。但新凯来用国产DUV设备+自研技术,直接把成本砍到ASML的1/30——相当于别人花300块吃米其林,你花10块钱吃路边摊还能吃饱,关键味道(芯片性能)还不差。
对于新手来说,先吃饱才是最重要的。

ASML公司40%的收入来自DUV设备,主要卖给中端芯片厂(做汽车、家电芯片的)。现在新凯来用白菜价提供同等性能设备,直接抢这块蛋糕。
就像突然有个竞争对手,用你1/3的价格卖同样功能的手机,还不用看老板脸色买配件(国产供应链已搞定90%零部件),要是你会怎么选?



上海微电子也在暗暗发力,作为国内光刻机的龙头企业,其自主研发的28nm浸没式光刻机已经实现量产,且2024年出货量就从7台增至了32台,并计划新增100台先进封装光刻机产能。其设备国产化率达95%,价格仅为ASML的1/30,在中低端市场(如汽车电子、物联网芯片)已经抢占了大量份额。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本土光刻机采购中上海微电子占比超40%。

由于内部的分裂,美国上上下下并不在一条心上,想要制裁中国但是又不能完全制裁,所以在具体的落实措施上就显得很人机——你弱一点我就制裁得少一点,你强一点我就制裁得狠一点,是不是像极了陪你打怪升级的人机辅助?
举个例子,华为5G领先时,美国发动“清洁网络计划”全球封杀,但华为转向7nm芯片自主研发后,美国又放宽高通、英特尔对华出售4G芯片;美国禁止英伟达向中国出售A100芯片,却批准“阉割版”H20芯片出口。
又比如,美国禁止NASA与中国航天合作,却默许SpaceX向中国商业卫星公司出售火箭发射服务。这种矛盾的背后,是美国军工复合体需要中国市场摊薄研发成本,但政客需要“对华强硬”人设。


确实,光刻机是一项极其复杂的设备,涉及光学、精密机械、材料科学等多个尖端领域。阿斯麦尔的技术积累和产业链整合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追赶上的。
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光刻机企业正在以惊人的速度缩小与国际巨头的差距。
从资本市场的反应来看,阿斯麦尔股价的下跌,或许正是市场对这一竞争格局变化的敏感反应。虽然不能简单地将股价下跌完全归因于中国光刻机的崛起,但中国企业的技术突破和市场拓展,确实对阿斯麦尔的市场份额和未来发展构成了潜在威胁。



柯达发明数码相机却死于数码时代,诺基亚主导功能机却被智能机颠覆。
ASML的股价暴跌,或许正是技术霸权松动的第一声裂响。而中国光刻机的崛起,与其说是“挑战者”,不如说是“破局者”——它撕开了一道裂缝,让全球半导体产业看到另一种可能。
所以,问题来了:当中国光刻机撕开28纳米的裂缝,ASML的“科技明珠”还能闪耀多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