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鬼的鄂州人会在中元节里故意唱招魂的曲儿

雁菡说历史 2023-07-31 07:04:01

转眼又到中元节了,民间俗称“鬼节”、“七月半”,中元节在农历的七月十五日,部分也有在七月十四日过。

中元节这天最突出的习俗就是焚香烧纸了,人们借焚香烧纸钱和冥物希望自己的祖先亲人们在另一个世界能过得很好,与清明节上坟相似。

传说这一天阴朝地府鬼门关被打开,各家逝去的先人,还有各类冤魂怨鬼都会回到人间。吴王故都鄂州便是从七月十四日这天开始过中原节,从这一天开始,鄂州人会一直连续三天里,也就是农历七月十四日、七月十五日、七月十六日半夜时分,拿着一摞摞的黄纸钱在房前屋后的偏僻角落燃烧。

记得儿时,中元节晚上给野鬼烧“纸钱”任务非身为孩子的我们莫属了,且一度非常期盼这一天的到来,主要是小时候喜欢玩火,为了满足爱玩火童心也就没想那么多后果了,还故意边烧着纸钱边唱着招鬼的歌谣:“七月半,祭祖先,烧包袱,化纸钱,瞎子跛子来捡钱。”

那时候天真的认为这些孤魂野鬼得了纸钱就不会祸害人间,随后小伙伴们三五成群的,跟着舞“纸钱龙”的大孩子们,塆前塆后,东跑西颠赶热闹看热闹。

七月十五这天,鄂州地区除了给孤魂野鬼烧纸钱,还有还有舞“纸钱龙”习俗,整条龙全用纸钱做成,整套工艺极其简单,就是把纸钱用两根约三十公分长的铁丝呈圆圈形窜起来,然后将两根窜好纸串用绳索连起来,到了七月十六日最后一天,午夜十二点重关鬼门时,孤魂野鬼返回阴间前,将其点燃,并在空旷场地上快速的转动绳索舞动起来,知道焚烧殆尽为止。

除了这些,在鬼节这些天的晚上,鄂州地区的大人们还会嘱咐小孩子,鬼节晚上最好不要出门、不熬夜、早早入睡、不要拍肩膀、不要踩纸钱、不要穿红衣、不要下水玩、不要照镜子、禁止饭中插筷子等等。

特别是要少说话,尤其禁忌说鬼字,就算一不小心看见别人拜鬼神时勿胡言乱语,要绕着走,不要迎面撞上,也不要踩地上的冥纸等祭拜的物品。如果实在绕不开,也注意,在心里说声,对不起,请借道等话。

关于中元节的来历,民间野史记载中元节最早是道教的说法,中国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元为水官解厄日,而在中元时则普渡孤魂野鬼。

传说北魏时期,中有一位叫陈子祷的人,他与龙王的女儿结婚后,分别在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生下了“天官”、“地官”和“水官”三个儿子,他们分别掌管赐福、赦罪和解厄,天官赐福很多人应该听说过,就是这个意思。而中元节,就是地官的赦罪之日。

《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道教在这一天,会诵经做法会道场,以三生五火供奉祈福,敬祖尽孝。

正史记载里,在中国的文化体系中,对鬼神最为崇拜的是商朝,但商朝的历史文献、青铜器铭文等都找不到“鬼”的文字记载。

而在汉朝之前,七月十五是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到了北宋时期,七月半的市井非常繁华,娱乐场所有艺人演出,摊位上会卖各种入秋时装,帽子,北宋人过七月十五,那就是在过嘉年华。

中元节成为鬼节的大概时间节点,应该是始于南宋年间,当时金、元两朝军队南下持续了百余年,暴虐乡民,导致大量北方难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南渡。大家都知道,中国人历来都非常重视祭祀,在战争年代一旦远离故土家长,就意味着无法祭祀祖先。

为了躲避刀兵之祸,于是大家就纷纷在离家前一天提前在家门口用石灰画了白圈圈,朝着先人埋葬的方向祭奠了一番。

然后,在南渡的途中到的第一站古鄂州之地,又遇到了很多为抵抗侵略战死疆场家属,尽管都知道是在与金元对抗中身亡的,因为战争原因却找不到阵亡将士的遗骸,也纷纷用白石灰画地为牢朝着阵亡军士方向焚烧纸钱告慰亡灵。

在冷兵器时代,战争是残酷的,战场上打仗重则是你死我活,轻则是缺胳膊就是断腿的。于是,人们在焚烧纸钱时,便怀念受伤阵亡亲人道:“缺胳膊的/少腿的某某来收钱!”

南宋灭亡后,因为不满蒙元政权对汉人的统治,加上当时统治者民族政策确实不尽人意,许多隐居的名仕,如当时的李嵩、龚开等,把满腔愤懑和对社会的无奈嘲讽通过儒家的书画作品寄托于鬼神世界。

宋元之后佛教的开始大盛特盛起来,同时将佛教盂兰盆节跟中元节进行融合。就这样,在儒释道三教文化的加持下,鬼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鄂州地区的民间之所以将七月十五鬼节当成一个重要节日,并不是愚昧无知迷信于妖魔鬼怪的说法,而是由于中元节符合了我国儒家的核心思想“礼”和传统的孝道思想,一向十分尊敬祖先的鄂州人,认为逝去的先祖“形灭而神不灭”,就是灵说人死了灵魂还活在世界上。

而且,鄂州人始终相信,逝去祖先无时无刻不在自己身边,他们会在某个不起眼位置时时刻刻关注着自己后人,保佑着自己后人,甚至会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救助遇险的后人,这也是为什么鄂州人在中元节不怕鬼,还会胆大包天唱起招魂歌儿来的原因之所在。

一处一乡风,一地一习俗,尽管焚烧纸钱的时间不尽一致,但意愿却是相同的。除了鄂地有焚烧纸钱习俗外,往南到沿海一带的闽越地区,民间还有扎孔明灯,放天灯的习俗;往东的秦淮苏杨地区还有在河里一盏放长明灯的习俗等等。

0 阅读:20

雁菡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