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家庭的餐桌上,汤品始终占据着关键地位,无论是平常日子,还是逢年过节,热汤一上桌,氛围瞬间拉满。
汤品不只是一道美味菜肴,更能滋润肠胃、补充营养,但要把一锅汤煲好,绝非易事,其中蕴含着诸多的小细节。
下面是一位大厨的经验,看看他是如何煲出美味又营养的汤的?
煲汤时间需精准把握不少人觉得煲汤时间越长越好,实则不然。煲汤时间过长,汤中的营养成分会逐渐流失。
以鸡汤为例,若长时间小火慢炖,鸡肉会软烂无味,汤的营养也会大打折扣。
所以,煲汤时间要恰到好处,不可过长或过短。一般而言,煲汤时间控制在 1 至 2 小时为宜。
如此既能确保食材的营养充分融入汤中,又能让汤的口感鲜美。
火候调整要得当都知道,不同食材需采用不同火候煲汤。
比如炖排骨,先以大火将水烧开,逼出排骨中的血水,随后转小火慢慢炖煮。
若一直用大火,汤很快会熬干,排骨也难以熟透;若始终用小火,排骨则半天不烂,口感不佳。
因此,煲汤时要依据食材特点调整火候,以达最佳烹饪效果。
调料添加有讲究调料添加不可随意,加太多调料会掩盖汤的原味。
以鱼汤为例,原本就很鲜美,只需添加适量盐、葱姜等调料调味即可。若添加过多乱七八糟的调料,味道会完全改变。
所以,煲汤时要根据食材特点和个人口味适量添加调料,以保持汤的原汁原味。
三种易放错顺序的食材①肉类
许多人煲汤时,一开始就把肉放入锅中,认为这样肉会更入味,这是错误的做法。
若先放肉,肉中的血水和杂质会在高温下凝固,汤会变得不清澈,还会有腥味。
以煲鸡汤为例,若先放鸡肉,鸡肉中的血水加热后会渗出,汤会变得浑浊。
而且鸡肉中的蛋白质也会迅速凝固,口感和营养都会变差。
正确的做法是先将肉用清水浸泡一会儿,去除血水,等水烧开后,把肉放入锅中焯水,去除浮沫和杂质。
这样处理后的肉再煲汤,汤会鲜美许多。
②根茎类蔬菜
有些人煲汤时喜欢将根茎类蔬菜和肉一起放入锅中,觉得这样蔬菜能更入味,这也是不对的。
根茎类蔬菜中含有大量淀粉,若和肉一起放入锅中,淀粉在高温下会糊化,汤会变得浓稠,口感不佳。
以煲排骨玉米汤为例,若将玉米和排骨一起放入锅中,玉米中的淀粉糊化后,汤会变稠。
而且玉米煮的时间过长,口感也会变差。
正确的做法是等肉煮到七八成熟时,再放入根茎类蔬菜。
这样蔬菜既能吸收汤的鲜味,又不会影响汤的口感。
③绿叶蔬菜
很多人习惯在最后加入绿叶蔬菜,认为这样能保持蔬菜的营养和颜色,这并不完全正确。
如果汤煮好后才加入绿叶蔬菜,蔬菜中的营养成分很难完全释放出来,口感也不好。
以煲鲫鱼豆腐汤为例,若汤煮好后才加入菠菜,菠菜的营养难以释放,口感也不佳。
正确的做法是在汤煮到七八成熟时加入绿叶蔬菜,再煮几分钟,让蔬菜的营养成分充分释放,同时保持口感。
煲汤看似简单,实则学问颇多,掌握好煲汤的细节,才能为家人煲出美味又营养的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