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思林是一位来自湖北省黄安县的贫苦农民出身的英雄。1932年5月参加红军,1937 年 8 月,丁思林所在的团改编为八路军 129 师 386 旅 772 团 1 营,他由团长改任 1 营营长,参加过神头岭、响堂铺、长乐村、香城固等著名战斗。1938年8月1日,在河北省曲周县赵砦村,“东进支队”“东纵一团”“东纵二支队”合编,被命名为“新1团”,隶属八路军129师386旅。9月3日,丁思林就任新一团团长。
丁思林所在的386旅新1团的战斗事迹成为了电视连续剧《亮剑》的原型。然而,这个故事似乎并不为大众所了解。兵团日报记者的调查显示,李云龙这一个性鲜明的角色所在的八路军新1团其实就是农4师66团的前身。
根据八路军129师征战实录陈赓大将和66团志的记载,李云龙率领的八路军新1团原型正是农4师66团。而丁思林作为新1团的团长,也成为了电视剧中丁伟这一角色的原型。
丁思林在战斗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灵活和机动的战术。他率领新1团参加了一系列著名战斗,例如神头岭、响堂铺、长乐村和香城固等。
在1939年2月,敌军扫荡冀南地区时,丁思林带领新1团进行了一系列袭击,成功诱敌出城,并最终击败了敌人。他巧妙地运用隐身和化装术,使敌军陷入混乱,最终打破了敌人对冀南根据地的威胁。
1939年7月,敌人再次对晋东南地区展开大规模“扫荡”。为了粉碎敌人的企图,丁思林率领新1团进行了游击战,并连续袭击太谷至分水岭一带的敌军。
丁思林和他的部队在多次战斗中展现了勇敢和顽强的精神。在战斗中,他经常鼓励士兵们“带上布告,贴到小日本的鼻子底下,让狗娘养的吃不香,睡不着”。丁思林所在新一团还曾被朱德同志赞誉为“模范青年团”,后又被八路军前方总部授予“朱德青年团”的光荣称号。
然而,丁思林的英勇生涯在一次战斗中结束了。在1939年7月的一次战斗中,他带领新1团与敌人激战,最终被敌人子弹击中头部,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头部,年轻的丁思林紧紧抓着驳壳枪,倒在了血泊之中,壮烈牺牲。战后,按照陈赓的意见,丁思林的遗体被安葬在山西省武乡县。
丁思林的奋斗精神和牺牲精神得到了许多人的赞誉和追忆。当时的兵团日报记者以及其他人发表了许多悼念他的文章。邓小平在悼文中称赞丁思林不仅是一个英勇顽强、灵活机动的好的指挥员,同时,也充满了年轻人的突击精神,做事勇敢,不怕困难,鼓励上进,是一个英勇顽强、忠于民族、忠于劳动人民和忠于党的好战士。同年8月3日,《新华日报》也发表了一篇悼念丁斯林上校的文章,丁思林的英勇事迹和牺牲精神将永远被人们所铭记。他成为了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人和非党人士的楷模,他的名字将与太阳和月亮一起永垂不朽。
丁思林和他所在的八路军129师386旅的英勇战斗,为抵挡侵略者的进攻,稳定了战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们的事迹将永远激励着后人,坚定他们的信念,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