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失了收复台湾的绝好机会?武统未行,大陆冷处理背后的大棋局

扶苏历经天下 2025-02-22 14:22:37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该篇文章结尾

近几年,随着台海局势的变化,外媒疯狂炒作解放军攻台倒计时的新闻,尤其是俄乌战争期间。

只是我国并未被带节奏,仍旧一步一步走着自己的路子。

不过也因此,网上有着我们错失了收复台湾的良好时机的论调,毕竟从新中国成立伊始,我们等这一天已经等了70多年。

这份“等待”的背后,不是大陆怂了,而是我们早已跳出打不打的初级博弈。

01

武统台湾真是最佳选项吗?

在台海局势日益复杂的当下,武统台湾成为不少人热议的话题,但这真的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选择吗?

从官方定调来看,2023 年《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明确指出,“非和平手段是最后选择”。

国防部发言人吴谦也曾表明,解放军全时待战,但更懂不战而屈人之兵。

这充分彰显出我们对待台湾问题的态度,始终把和平统一奉为首要追求目标,非到迫不得已,绝不轻易挑起战事。

和平统一,于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最为契合,对中国的长期稳定发展亦最为有利。

但看现实,美利坚多次联台,对大陆屡屡施以挑衅之举,但这却并非开战的信号。以 2022 年佩洛西窜台事件为例,当时解放军迅速展开锁岛演习。

此次演习彰显出强大的军事威慑力,同时,这也向国际社会昭示出我们对于国家利益的坚守。

这也表明在不挑起战争的情形下,借助军事演习等方式,同样能够有力地遏制台d行径,达成一定程度的战略目标。

急着掀桌的食客,往往吃不到主菜。

02

冷处理≠不作为

《人民日报》曾多次强调,经济是国之命脉,也是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杠杆。

自 2023 年起,我们对台贸易政策的调整逐渐显现出强大威力,台湾经济长期依赖对大陆的出口,我们通过调整贸易政策,在不引发大规模冲突的前提下,逐步削弱敌对势力的经济支撑,让其在经济困境中重新审视两岸关系。

这种看似冷处理的方式,实则是以经济为剑,直击有关势力的要害,让其明白,分裂行径在经济上是行不通的。

此外近年来,洪都拉斯等国与台湾断交,这一外交成果彰显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也表明了分裂行径的不得人心。

这种外交上的冷处理,并非不作为,而是通过长期的外交努力,步步为营,压缩台独势力的国际生存空间,让其在国际舞台上无处遁形。

还有不容忽视的一点是,在信息时代认知领域的争夺至关重要。

现在我们的社交平台上,众多台湾博主自发传播大陆生活,成为我们认知作战的重要力量。

以台湾旅游博主台北小铭为例,他在分享大陆生活的过程中,粉丝破百万,并且公开反d。

这种民间力量的崛起,是我们长期推动两岸交流的结果,通过文化交流、民间互动等方式,让台湾民众深入了解大陆的发展成就和真实面貌,打破台d势力的舆论封锁,从根本上改变台湾民众的认知。

这种看似润物无声的冷处理方式,实则在台湾民众心中种下了和平统一的种子,让台d思想失去生存土壤。

这并非不作为,而是一种更高明的策略,经济绞索、外交围堵、认知作战这三大杀招,正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向台d势力发出强烈信号:分裂行径绝无出路,和平统一才是大势所趋。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将继续运用这些策略,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统一的方向稳步前进。

03

大陆究竟在下一盘什么棋?

在这个风云变幻之际,外界常疑惑:大陆究竟在下一盘什么棋?

大陆的战略目标并非立即统一,而是塑造统一条件,从 1996 年与 2024 年台海军演规模变化中可窥一斑。

1996 年演习区域面积 3.2 万平方公里,6 处演习区域基本集中在台湾海峡靠近大陆海岸线以及台湾岛北部和南部,对台北市及台湾岛东部区域覆盖不足 ,参演主力以陆军为主,空军主力战斗机为歼 6、歼 7 和苏 27。

而 2024 年演习区域面积达 2.8 万平方公里,数量增加到 9 处,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悉数出动 ,划定的区域不仅将整个台湾岛包围,还精准定位多处飞地,实现台、金、马、乌、东一体化覆盖。

这一系列变化,彰显出大陆军事力量的发展与对台战略布局的逐步完善,是在为统一塑造更有利的军事条件。

从核心逻辑来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拖垮台当局。这些年民进党当局不断进行军购,试图以武拒统,却让台湾民众承受经济压力。

台当局将大量资金用于购买各种军用设备,致使民生建设、社会福利等资源匮乏,民众生活质量受损,这必然会引发民众不满,从内部动摇其统治根基。

其二,瓦解美日干预。

山东舰穿越巴士海峡已呈常态化,美军印太司令部报告显示,航母的战略威慑性不言而喻,山东舰多次现身台湾海峡周边,其战略威慑力对“台独”及域外势力有敲山震虎之效。

美日一直妄图在台海问题上插手,干扰中国内政,但随着山东舰等航母战斗群常态化训练与巡航,不断强化作战能力和实战能力,时刻做好军事斗争准备,这使得美日在干预台海问题时不得不有所忌惮,增加了他们干预的风险与成本,从而有效瓦解美日干预的企图。

其三,争取台湾民心。

大陆始终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无论是就业、创业还是生活,大陆都在努力让台湾同胞感受到温暖与关怀。

让台湾民众看到,统一并非是威胁,而是能带来更好生活的机遇,从情感与利益层面争取台湾民心,为统一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

大陆于台海问题,以高瞻远瞩的战略视野,于军事、经济、外交、民意等多方面布局,有序塑造统一条件,待条件渐趋成熟,两岸统一的历史大势必将势不可挡。

04

统一进行时

中国统一进程是一个逐步推进且不可阻挡的历史大势,正从多个维度不断加速前行。

回溯 1996 年台海导弹危机,当时我国在军事科技尤其是卫星导航领域,尚依赖他国技术,在复杂的台海局势中,面临诸多掣肘。

而如今,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全面覆盖台海。

北斗系统不仅拥有超越美国 GPS 的卫星数量 ,其独具特色的短报文通信能力,更是在紧急情况下能发挥关键作用,为军事行动和民生保障提供坚实支撑。

与此同时,解放军无人机巡航常态化且多次突破所谓中线,如 BZK - 005 这种中高空远程无人侦察机。

这些无人机借助北斗系统的精准定位,在台海空域自由穿梭,台军方却难以全程跟踪,这与 1996 年时的力量对比形成鲜明反差,彰显了我国军事科技的飞跃,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在台海地区的战略主动权。

在教育方面,如今清华、北大等大陆名校成为他们的热门之选。

从台湾高中生凭大学入学学力测验成绩即可申请大陆高校免试入学,到清华、北大港澳招收研究生人数暴增,背后是大陆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

在科教兴国战略下,“双一流”建设成效显著,科研经费投入加大,师资力量不断增强,大批欧美名校海归学者返国任教,提升了大陆高校的科研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从科技上的北斗系统打破西方垄断,到军事上无人机巡航突破 “中线” 展示实力......,国际社会看到了中国在实现国家统一道路上的坚定决心和强大实力。

两岸统一是历史大势,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无论是岛内民众对大陆发展机遇的积极拥抱,还是国际舆论对这一趋势的重新审视,都在为中国统一进程注入强大动力。

参考来源:

澎湃新闻 历史回顾:1996年台海危机中,导弹目标区距台湾本岛仅约40海里

参考消息 在大陆旅游视频遭攻击,台网红回应称在“讲实话”

中国网 【中国网评】洪都拉斯与台湾“断交”,再证“台独”是绝路死路

华夏经纬网 【两岸风来2023】大陆这项反倾销措施,为何引发岛内一片忧声?

中国新闻网 孙业礼回应涉台提问:但凡有一线和平解决可能将付出百倍努力

0 阅读:12
扶苏历经天下

扶苏历经天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