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老话说“冷不冷,就看七月十五”,是啥意思?今年冬天是冷冬吗?到底冷不冷?雨雪多不多?早看早做准备!
时间过得真快,刚过完“七夕”转眼间就迎来了“中元节”,同时,2024年也是一样,进入了第三个季节。
中元节虽然不是法定节假日,但今年比较特殊,恰逢周末,不用请假去祭祀了,是我国汉族人祭奠亡故亲人、缅怀祖先的日子。
中元节是道教“三元”之一,另外两个是上元节和下元节。相传,“中元节”这天是地官赦罪的日子,地官掌管地狱之门,这一天地官会打开地狱之门,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被民间称为是“鬼节”。
“鬼节”是我国三大冥节中最重要的一个,在一些地方传统民俗中,这天会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
另外,农历七月十五,被古人看作是一年降水多少的分水岭,在民间有“七月十五定旱涝”的民谚,意思是说,接下来是旱是涝,看七月十五这天的天气就知道了。并且,古人还通过七月十五这天的天气情况,来判断冬天是冷冬还是暖冬。
那么,今年冬天到底冷不冷?雨雪多不多呢?在民间有“冷不冷,就看七月十五”的说法,怎么个看法呢?看看老祖宗留下的农谚是怎么说的!古人通过千百年来的细微观察发现,天气变化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这天的天气情况,往往在未来10天、15天、30天以及30天倍数,出现与之相对的天气情况出现。
例如,民谚说“头伏有雨,伏伏有雨”,就是对应10天的天气情况。
再比如,“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大暑小暑不热,大寒小寒不冷”等农谚,都是对应30天倍数的天气情况。
还有“寒风迎大雪,三九天气暖”、“小雪见晴天,有雪到天边”等,也是反应这种天气变化规律。
这种现象按现在气象学解释“气象韵律”,指相距一定时间两种天气现象过程或环流形势之间的某种联系,这在长期天气预报或气候变迁研究中应用较多。我们的老祖宗在没有气象卫星的条件下,仅凭细微观察就总结出来了,还是非常有智慧的。
当然,古人总结的农谚,很多都是反映的是一种粗略的关联,体现的是人们对于天气周期性的一种直觉判断,是一种经验之谈,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局限性,笼统作为参考即可。
明白上面的内容,下面这些农谚就比较容易理解了,下面具体来看:
一、中元雷雨响,下元雪花飘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中元节这天打雷下雨的话,那么就预示当年到了下元节(十月十五)时可能会出现下雪的情况。 农历十月十五还没是刚入冬的一个月,这个时候就下雪了,说明冷空气来得比较早,也比较强,意味着当年冬天冷的早,是个冷冬。
二、七月十五雨淋头,冬天麦盖三层被“麦盖三层被”说明当年下的雪比较多,比较频繁。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农历七月十五这天是个阴雨天气的话,那么就预示当年降雪的天气比较多,说明当年冬天是个冷冬。
三、七月十五日头笑,百日不见霜这句农谚比较容易理解,意思是说如果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是个大晴天的话,那么就预示接下来会比较暖和,百日里不会出现下霜的情况,说明当年的冬天是和暖冬。
类似的农谚还有“七月十五日头笑,三九四九多晴天”,表达的意思相近。
四、中元节下雨,冷冬在即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中元节这天下雨的话,那么就预示着当年的冬天大概率会是和个冷冬。
五、中元晴天,小雪必暖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中元节这天是个大晴天的话,那么就预示到了小雪节气时天气还相对常年暖和一些,说明当年是个暖冬,降雪的天气少。
六、七月十五雨淋淋,正月初一雪堵门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农历七月十五这天是个阴雨连连的天气的话,那么就预示来年到了正月初一的时候会下大雪,把门都堵上了,同时,说明天气比较冷,是个冷冬。
类似的农谚还有“雨打中元节,冬天雨雪多”,表达的意思相近。
七、七月最怕连雨天,秋老虎在也枉然这句农谚意思是说,农历七月如果阴雨连连的话,则预示着当年的作物生长会受到影响,出现减产的情况,即便有秋老虎的天气也不能获得丰收。
这是因为,进入立秋后一些秋收作物趋于成熟了,头重脚轻,如果这个时候出现刮风下雨的天气,容易造成倒伏,从而导致减产。
其实,作为农人来说,还是希望冬天寒冷雪多的,越冷越好。因为,如果越冬的庄稼得不到充沛的灌溉,很难生长好,冬季如果降水丰沛,来年就能获得丰收。像农谚“麦苗盖上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因此,冬季雨雪天气较多,也预示着来年将会取得丰收。
总结起来,冬天寒冷雪多,有以下几点好处:1、是能够很好地补充麦田里的水分,改善土壤城情。
2、雪的导热性较差,土壞表面覆盖了厚厚的雪花后,可以有效减少土壤热量的外传,阻挡寒气的人侵,帮助麦苗越冬。
3、大雪或连续降雪往往都伴随着大降温,这样的寒冷天气能够有效抑制麦蚜等虫害的发生,少得病虫害。
4、厚厚的雪在冬天是麦苗的被子,到了春天,就又变成了麦苗返青时的所需要的水分,缓解春天的旱情,有利于作物返青后生长。同时,也有利于早春种植的作物生长。
七月十五中元节到了,我们这边是个阴天,您那边的天气是什么情况呢?期待您的分享,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