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寻声
编辑|R
9月2日,网上流传美军核潜艇在中国的南海失联5日。此消息一出引发民众的担忧。
同样与核安全问题有关,让人不免与日本核污水排放事件联系到一起。
民众急切地想知道,如果这条消息是真的,到底哪种危害更为严重?这背后是否隐藏着比日本核污水更大的危机?
美军核潜艇失联事件真与假?
9月2日,中国网络上到处流传一条据说来自于美国媒体的消息: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约翰·理查德森上将公开证实“康涅狄格”号核潜艇失联已超过96小时,艇员生死未卜。
此消息引发中国网友对美国核潜艇失事造成核泄漏的担忧。
那么这件事情真假与否?
首先,这条新闻只在中国网络上传播,外国网络和主流媒体上并未见到相关报道。
其次,没有任何一个美国媒体证实了这个所谓的大新闻。
再次,据美国《战区》杂志2023年7月13日报道,排队等待了两年的“康涅狄格”号核潜艇才刚进入华盛顿州布雷默顿普吉特海湾海军造船厂进行维修。
并且预计最快要到2025年9月恢复服役。
因此,才刚开始维修的“康涅狄格”号根本不可能失联!
进入船坞准备维修的康涅狄格号
综上所述,基本可以确定核潜艇“康涅狄格”号失联是假消息。
若核潜艇发生核泄漏,将会如何?
这次引发中国网络热议的“康涅狄格”号核潜艇曾于2021年10月2日在南海航行时与不明物体碰撞后受损。
美国军方的调查报告宣称,该艇在南海撞上“未知的海底山脉”造成潜艇前部压载水箱受损,11名艇员受伤。
之后,该艇被迫停止军事行动,返回华盛顿州的布雷默顿海军基地等待维修。
“康涅狄格”号核潜艇之所以两次引起我国网民热议,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民众担心核潜艇事故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以及核泄漏可能存在的危害。
民众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历史上确实曾经发生过核潜艇事故。
苏联的核潜艇K-19和K-431分别在1961年和1985年发生了严重的核泄漏事故。
事故原因是核反应堆冷却系统故障,造成辐射泄漏。导致船员的死亡和长期健康问题,并对周围海域造成了小范围的辐射污染。
美军的USSThresher核潜艇也在1963年发生了一次事故,导致潜艇沉没。虽然没有直接发生核泄漏,但事故暴露了核潜艇的安全漏洞和技术问题。
美国“康涅狄格”号核潜艇
核潜艇发生核泄漏事故的可能性存在于三个方面。
第一种原因,设备出故障:核潜艇的核动力系统由复杂的设备和部件组成,存在着设备故障的风险。
比如说,核反应堆冷却系统出问题燃料棒泄漏等情况可能导致核泄漏事故发生。
第二,人为失误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人为因素会导致核泄漏事故。操作人员疏忽大意错误操作或者技术失误都有可能引发事故。
第三种原因是战斗损伤:在执行任务时,核潜艇可能遭受到敌方攻击,这会导致设备损坏并增加核泄漏的风险。
从目前的国际形势来看,战斗损伤基本可以排除。前两点发生的可能性也较低。
因为核潜艇有严格的安全标准和措施,而且核潜艇的船员都接受过严格的培训,包括核安全和应急响应的训练。软硬件方面都能确保核潜艇的安全运行。
两种核泄漏比较
核潜艇核泄漏事故和日本福岛核污水排入大海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事件,它们的危害性和影响也有所不同。
福岛核污水储存罐
8月24日,日本福岛核污水排入大海。而且,根据日本政府的计划,排海时间至少要持续30年。
虽然日本政府表示,经过处理的核污水排放符合国际标准和规定,并且在排放前进行了适当的处理和监测,但实际情况是,核污水中,很多放射性核素目前尚无有效处理技术。
核污水中含有63种放射性核素,如锶-90(可能引发白血病)铯-137(可能导致肿瘤与多种癌症)碘-129(可能导致甲状腺癌)碳-14(有损害人类DNA的潜在危险)。
而且这里面有些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超过5000年。
这些有害物质一旦被海洋生物吸收和积累,就会导致海洋生物的变异畸形和死亡,从而破坏生态系统;
而一旦被人体摄入,其中包括饮食摄入和呼吸摄入,就会增加患癌症和其他长期疾病的风险。
核潜艇核泄漏事故通常发生在核潜艇的核反应堆或核设施中,可能导致辐射物质的泄漏和扩散。
这种泄漏可能对船员和周围环境造成直接的辐射危害,可能导致人员伤亡长期健康问题以及环境污染。
然而,就像前文中提到过的,由于核潜艇的设计和安全措施,以及船员接受的严格培训,核潜艇核泄漏事故的发生概率相对较低。
日本福岛核污水影响范围图
总的来说,无论是核潜艇核泄漏事故还是核污水排放,都涉及到辐射物质的释放和潜在的环境影响。
然而,核潜艇核泄漏事故通常规模较小且发生概率较低,而福岛核污水排放是一个大规模的处理挑战,涉及到长期的环境监测和影响评估。
其影响范围更广,持续时间更长,对生态系统和渔业的影响更严重,同时引发了更大范围的社会恐慌和公众健康风险。
福岛核污水可能造成大量海洋生物死亡
对于核潜艇事故和日本排放核污水的应对,国际社会应该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采取国际统一标准。
用公开公平的方式,确保公众安全与环境保护的共同利益。
同时,应加强核安全管理与监测,提高事故预防和应对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核事故和核污染发生概率。